第110部分(第1/4 頁)
個歸化城所屬的土默特部落,現在也是產生了極大的分歧,一部分力挺林丹汗,一部分yù投建奴,正鬧的不可開交,如今進攻,正是斬斷建奴探向西蒙古的觸角之時。假以時日,建奴戰敗或者牽制住林丹汗,就可以借蒙古之路,隨時隨地的越過大明西北邊牆,入侵大明瞭。”
朱由校連蒙帶猜的把蒙古、建奴的形式說了一下,其實雖沒有親見,但離實際已經相差不遠了,建奴五次入關均是借道蒙古,從大明掠去無數的錢糧、人口。一方面加大了大明的百姓的苦難,激化了百姓與大明zhèng fǔ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使建奴以戰養戰,變得更強。
“借道蒙古!?”聽到如此話語兩位老臣的確震驚了,大明集所有的jīng兵與遼東,目的何在?不就是抵禦建奴的侵略嗎?但如果構建的防線被建奴棄之不用,反而轉戰千里繞道西北,那裡的防禦薄弱的象一層紙,基本上來說,大明就成了建奴的後花院,隨時想來就來了。這下麻煩大了。
“此決非朕之無端猜測,而是建奴在蒙古渾水摸魚的終極目的,一旦成功,大明遼東構建的防線,將一無所用。”看著兩位大臣驚恐萬狀的樣子,朱由校解釋說。
“皇上,如果此訊息為真的話,那大明的戰略就必須做相應的大調整了。”孫承宗也說道。
“是啊,愛卿所言極是,任由此發展下去,大明將是萬劫不復之局面,所以此次北伐是必須的。”朱由校胡編亂造的說。
“皇上,那建奴那邊可有情報,”孫承宗聽的也是一陣臉紅,自己也是久習兵法之人,對這個結蒙古以治建奴的方針政策的忠實支持者,但現在一聽皇上紛說始知,有一部分蒙古部落已經和建奴暗通款渠,而自已和一些大臣卻一廂情願的想著縱橫聯合之類的計策,明顯落了下乘,更何況,在不知對方情況的情況下,僅靠以前掌握的情勢來制定計劃,顯然也是一種荒唐。
“現在滿清的努兒哈赤處在病中,估計是讓大明的大炮給打傷的。而他的兒子們都在忙著爭奪繼承權,根本就無暇西顧,此正是我朝蒙古之時。”
“皇上為何不等待一二年後,錦衣衛成長起來後再對付蒙古呢?要知道蒙古現在和大明仍然是和平時期。”徐光啟這裡插了一句話,他的想著仍然是想著拉一部分打一部分,以拒建奴,使明朝立與不敗之地。
“和平?中蒙關係應該是時好時壞,大仗不打,小仗不斷的局面。大明和蒙古雖開有馬市等,看著是和平,但每年都會不時的有一些部落越過大明邊牆,來打草谷,任意屠殺搶掠我大明子民,這是朕最無法忍受的。這種和平是建立在屈辱之上的,非大明所需要的和平,大明立國之祖訓即不割地、不納貢、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為了一時之和平,竟然把河套地區給丟了,這是大明的恥辱,朕要用蒙古的血來洗刷此恥辱。至於等待,非朕不願而不能矣,朕之戰蒙古,非無目的之戰,而是謀天下之戰,一為確立我大明威信,以震宵小。這些宵小不僅指窺伺朕的皇位之人,還指一些yù挺而走險的亂世梟雄,更指諸如朝鮮、日本、xī zàng等番國。他們這些人或者國,看待大明已經是垂暮的老人,值此內外交困之時,無不想著從中謀利。朕此次出兵就是要起到敲山鎮虎,殺雞敬猴的目的。
二確立淨軍無敵之形象,為大明立一標杆,大明失敗的實在太多了,戰兵們沒有有任何氣勢可言,未戰先yù逃,如此勢氣如何能戰?朕就是要藉此戰樹立起大明的標兵,讓他們看到,大明的兵丁敢於走出國門,與任何敵人在野外浪戰。告訴世人朕的兵是招之既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不要整天想著什麼化外之人有多強,朕會用事實來告訴他們,一切野蠻民族都是紙老虎。
三取得河套地區肥沃的土地,那是我華夏先祖的土地,朕要取回來,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黎民百姓,朕不能做喪失領土的皇上,而是要開疆拓土,一寸山河一寸金,那是我華夏民族寶貴的財富。
四解決西北缺糧問題,這幾年的大旱,使得西北以及北方諸省,大受其災,百姓們基本上已經無糧可食,長此以往,非釀成巨禍,無糧可食的百姓將紛紛揭竿而起,為了活著,哪裡還管什麼三綱五常。所以朕必須提前謀畫,朕將用征戰得來的河套地區跟江南的富戶們換糧食,然後再在西北、河套地區修路運動,以工代賑,把糧食再給受災的百姓,如此百姓有糧了,就沒有人會鋌而走險,走上造反之路了。兩位愛卿萬務以為百姓不會造反,此為必然,而非偶然。
而且,朕之淨軍,有神弩在手,頃刻之間就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