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嫩、香直可與雞肉媲美,)比較費事外,還真沒有花什麼大錢在這上面,所以他也根本不瞭解皇宮裡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
“那光祿寺的東西又是怎麼來的呢?”朱由校還真沒對這個光祿寺有什麼印象。
“回皇上,有三種渠道,主要是上林苑供給的,二是各地的進貢,三是實在不夠了在京城裡的商鋪進行買辦。”
“上林苑是什麼機構?”
“是外三監的中一監,”
“等等,怎麼還外三監,也是宦官打理嗎?”
“回皇上,不是的,這外三監包括國子監、欽天監、上林苑監。欽天監負責觀測星象。國子監是教育機構,有祭酒一人。上林苑監負責掌管皇帝的御花園,畜牧場與菜圃。”
“哦,那大伴給朕具體說說上林苑吧,把朕用膳的流程也說說,”朱由校一聽才知道原來國子監就是教育部,欽天監就是氣象總局,而上林苑是後世的什麼部門還真不好定位。
“回皇上,上林苑就是專為皇宮生產食品的‘皇家農場’。農場裡,豢養著各類家禽家畜,栽種著各類蔬菜,全部的牧場和菜地,加起來4000多頃。
上林苑是與宮膳有關的機構,有外朝的光祿寺、內府的尚膳監,及女官系統的尚食局。這三個機構,任務彼此分工,職掌各有不同。御膳製造流程是,光祿寺進膳材,每樣牲口若干,香料若干;尚膳監列菜物該用某法,某味合配某料;呈內庖太監,制膳;然後尚食局再進御。”
也就是光祿寺負責的是御膳食材的採買、選單的規劃、佐料的搭配等工作,其後將選單送至尚膳監,尚膳監根據選單內容從光祿寺憑有印票帖領取食物和原料等;廚役再根據這一選單,下廚烹調製作。完成後由尚食局最後伺候皇上用餐。因此,光祿寺所辦理的是外部的事務,而尚膳監所掌理的是內部的庖製。最後尚食局伺候皇帝用餐,並承擔著御膳的把關工作(品嚐是否有毒)。
第三十八章皇莊御苑
“哦,原來如此,朕這麼多年還從來沒有波及過此,今天大伴一講,朕才知道原來朕和宮裡的吃食都是這樣來的,不過你一說這個上林苑有四千多傾地,怎麼會這麼多呢?朕是不是還應該有皇莊之類的土地。”朱由校聽到了四千多傾的地,嚇了一跳,但突然想到了皇莊這個詞,是啊,明清兩代的皇族搞莊子的是很多的,這可是歷史上有名的,看清宮戲就不少,但不知道明朝有沒有這一說。
“回皇上,有,雖然已經有一些在嘉靖年間變成了官田,但現在還是不少的,共有皇莊三十六處,佔地三萬七千五百九十五頃,由御馬監管轄,按每畝三分的稅銀,每年收十一萬二千餘兩白銀的監銀收入宮中。而上林苑的四千餘傾者主要用於皇宮的用度,具體的得上林苑監方知。另外還有幾處草場,也在御馬監管轄。”老魏對銀子的數目還是比較敏感的,這可是每年收入宮中的金花銀,屬於他的‘政績’如果這個銀子收不上來,那他的地位就危險了。
‘這麼多地?’朱由校被這個數字經呆了,換算成平方公里計算的話1平方公里=15頃大概就是二千三百多平方公里,我的上帝,一個小國家的面積,在後世大概有三十個國家沒有自己的皇莊面積大,再加上上林苑的近三百平方公里,太誇張了吧。這麼大的面積每年卻只有十幾萬兩銀子的產出,這生產力也真是少的可憐啊,不行,必須利用起來,把產值提高提高再提高才行,把後世的生態系統的關鍵用上,農林副牧漁什麼的都用上,搞個後世的華西村,不應該是華西鎮。
“大伴,原來朕還控制如此多的土地,看來朕還可以大有作為,很好,朕可要好好的經營這些地方了。”朱由校是相當的興奮,有點象中了大獎一樣,光看著大臣們有房有地有錢了,其實自己才是明朝最大的地主,當時看到客氏和王體乾的幾百傾土地的時候眼都冒金星,換算了好長時間,現在看來和自己一比他們還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剛才也用了‘控制’這個字眼,而不是擁有,法理上講,整個大明都是自己的,但實際上,那只是一句空談而已,而現在這些土地正是自己實際控制的,可以按自己的藍圖隨意發展的。自己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權有權、要技術也不算太缺,而要市場則緊靠著京城,別人也只能夠做到官商,而自己那絕對是最地道的皇商。這麼多的優勢要是不知道利用,整天的還在養心殿裡打傢俱的話,真是太可惜了,還是走出去看看,然後再畫幾個圈,那還不是黃金滾滾而來。雖然說土裡刨食吃賺不了多少,但如果搞個一體化的話,那就不是一般的食了。比如說搞幾個種植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