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3/4 頁)
大臣們當然怕打仗,不因別的,著實是打不過人家,即便是對付蒙古,大同、宣鎮也是以燒邊牆外的草為主,來抵抗蒙古。
“夠了,大明馬上立國,太祖、成祖把蒙古打的是落荒而逃,惶惶不可終日,現在江山到了我輩之手,而蒙古更是四分五裂,如此景況,每年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蒙古人越過邊牆,來大明打穀草,守城的兵將卻只是漠然的看著同胞被蒙古人劫掠、殺害,如有女同胞更加上了隨意凌辱。都是朕的子民,朕如何能吃著他們的供養而任由異族欺凌!”想想一個堂堂正正的歷史文明古國,卻被野蠻民族如此騎在頭上拉屎,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明如今之形式,不是需要忍讓,而是需要鐵和血,古語有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大明的生死敵人又豈能假他人之手報之,此生死大仇必將我大明親雪之!眾愛卿難道不見宋朝如何同遼戰多年,聯合金後,反被金所滅。到南宋之時,又聯合金抗蒙古,結果又被蒙古滅之,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有此血的教訓,難道還不夠嗎?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假他人之手,不如自己靠自己。況區區一建奴小兒,總人數不過二百萬而已,若無蒙古族不斷的聯姻支援,恐早已瓦解崩潰,可憐眾朝臣卻妄想依靠此等異族牽制建奴,此無異為與虎謀皮、痴人說夢。眾愛卿視建奴為虎,朕卻輕視之,小小部落亦敢與我泱泱大國叫板,直如螳臂當車不知死活。朕來日必將親赴遼陽,直搗黃龍滅之全族。而河套地區本是我大明所有,朕如何可能令失於大明。漢時,尚有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之語。一代新人勝古人,難道我大明就沒有勇氣和血性為我漢族大吼一句嗎?朕意之決,傳旨給歸化城,若有一絲的耽擱,朕兩月之內必將在歸化城中親審八大漢jiān!”
“皇上,為了大明社稷,還望三思而後行啊!”大臣們都慌了神了,紛紛跪下來求告皇上三思。
“眾愛卿,你們食君之祿;就應思君之憂,看看你們那膽小怕事的模樣,哪裡有我大明江山氣吐萬里如虎的氣蓋?朕視蒙古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一小小歸化離大同不過五六百里地,朕無須大軍,只帶淨軍,到的城下,此城一日可下!大明對付蒙古,如大人耍頑童爾。”對待地形一馬平川蒙古,有必要緊張嗎?現在的形勢還真象一個大學生對待幼兒園的小朋友一樣。
第187章效忠風波
“啟奏皇上: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明興替;土木堡之變之教訓,不可不思之啊!”張瑞圖一聽皇上這哪裡僅僅是開邊這樣簡單啊,分明是yù御駕親征。雖然這個皇上玩性大,而且熱玩個小聰明,也不受文臣的擺佈。但的確比許多的皇上在品性上強出太多了。還真不願失去這樣的皇上。
“哼,朕之武功如何,不敢自誇,宮變之戰,千人淨軍一人未損,滅京營等四萬餘叛軍,嚇得叛軍將自己的主帥擠死,窺一斑可知全豹,愛卿以為朕之武功如何?蒙古、建奴可有此戰績?”這可是值得顯擺的戰績,以零傷亡對付數十倍的叛軍,且大敗之並全軍覆滅,這絕對是軍事史上的神話。
果然不出所料,一聽此語,全朝廷的文臣武將都啞巴了,雖然大體知道了宮變之事,也知道皇上新近訓練了一批淨軍,但具體戰況誰也不知道,只是知道經孫承宗證實,皇上利用淨軍著實打了一個大勝仗。滿朝並不乏知兵之人,但還真的沒聽過如此戰績。班超雖勇三十六人殺千餘人,自身也是死的差不多了,這不損一兵一卒,這樣的戰績,的確不好找。
“眾愛卿,如蒙古、建奴,不過是紙老虎而已,看著強大無比,其實是柔弱不堪,不說朕,如李成梁在,他**哈赤感言七大恨否?我國中能人無數,更有戚龍俞虎這樣的帥才,只是目前此練兵人才沒有走到眾愛卿眼前而已,如朕之淨軍,僅成軍二十日,既能抵得上千軍萬馬,假以時日,天下之兵誰人能藏其鋒芒?何況蒙古小兒?”看著眾臣無話可說,朱由校自鳴得意的說,大有小人得志更猖獗的意思。
“啟奏皇上,如今戶部錢糧也不寬裕,若皇上再從西部用兵這錢糧方面可就緊張了。”張瑞圖有些無力的說。
“用兵當然得用錢,但打仗的目的性必須明朗,朕之用兵可不是對外宣揚武力的,而是要從戰爭中獲利的,錢糧無須朝廷一錢一兩,軍士也無須兵部一兵一卒。不過朕有言在先,所得土地和戰利品,也是朕自行分配,任何人不得眼哦。”朱由校說的也是調皮,直象是探囊取物一樣的容易。
群臣卻想,這還真是死催的,難不成皇上就想僅憑著手裡的那點淨軍和錦衣衛,就打到蒙古去?但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