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2/4 頁)
,逃到了歸化城,那就得想法把他們給要回來,總不能一走了之了吧!眾愛卿,歸化城屬於哪州哪府啊?”
“回皇上,歸化城並不在中原,而是在邊牆以外,屬蒙古順義王管轄。”黃立極站出來回答。
“那順義王是何人所封?”
“回皇上,是神宗所封。”
“那歸化城可屬我大明江山?”這才是問題的主要所在。
“回皇上,在我朝建國百年來,一直控制著,但從土木堡之戰後,就不屬於了,只是有些象番王存在一般。”
“黃愛卿此言差矣,河套地區自古就是我中原所屬,無論是先秦時的雲中郡,還是朔方郡、五原郡(今包頭西)。都是我中原對其建立政權統治的鐵證。且我朝百年前對那一地區的統治也明確了其歸屬,我大明不割地、不賠款,雖被人強佔,但所有權卻是我大明的,愛卿可一說,萬萬不可再說!”這裡朱由校沒有用大明,而是改成了中原。現在國家的定義還不明確,指望著這些大明jīng英來為中國領土糾紛出力基本上是妄想。
大臣們一聽這話,可不是什麼善意啊,皇上這什麼意思?難道想要收復河套地區?誰都知道:“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黃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後套”,這樣的話就可以看出來河套地區的富足,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啊。擅啟邊事可不是大明現在能幹的事,東邊有建奴虎視眈眈,如飢似渴的盯著,而國內剛剛平息了四川的叛亂,現在又正收拾貴州叛亂。而這幾年的收成又因北方大旱而變得差之又差,財政更是赤的血紅。這樣的多事之秋,平事還來不及呢,在這種情況下啟邊,那不是自找頭痛嗎?
“皇上的意思是?”張瑞圖站出來問。
“朕yù派行人司的行人,前去傳旨,著歸化扣押住山西八漢jiān,押送至大同。”
“皇上,蠻夷之人不受教化,若不肯聽從皇上的聖旨,皇上意yù何為?”張瑞圖現在被迫從效忠,心裡卻對皇上如此的幼稚感到不屑一顧,你以為你是誰啊?就一張聖旨就能讓人家乖乖的聽話,如果聖旨如此有用的話,建奴還打什麼仗啊?
“如若歸化城不聽,還真如了朕的意,那朕只好親自前去拿人了。”朱由校充滿自信、又語帶驕傲的說。這就是他的目的,也算是先禮後兵吧。收復失地,就先從河套地區開始吧。
雖然現在外有建奴內有貴州叛亂,更有西北的農民隨時隨地起來造反,按理朱由校理應一點點的解決。攘外必先安內,這是常理。但朱由校卻不這樣想。在他的眼裡,大明需要一場大勝來提高勢氣,把國內的矛盾轉嫁出去,提高國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而奪過來河套地區,以地主階層對土地的貪婪,不難用土地把他們的糧食換出來,比如想在河套地區弄地,那就修路,修多少裡的路給你按比例換算成河套地區的土地。而修路需要大量的工人,這個年頭有多少糧食就有多少工人,只要把主要的修路目標定在了重災區,如陝西、河南、山東等地,也是農民造反最多的地區,有了口飯吃的農民哪裡還會有什麼造反的想法。
大明不是沒有糧食的問題,是糧食分配極度不均的問題,如果缺口真的如此大的話,那些動輒幾十萬的農民軍恐怕根本不需要去打,自己都餓死了。只要把屯在糧倉裡準備爛掉的糧食拿出來,差不多就夠百姓們吃的了。再說了如果不夠完全可以去南方的一些國家大量的購買,一隻船隊就能拉回來不少。還有海產品等都是食物來源。所以說人家站在一定的高度看百姓捱餓都看不過眼的問:“豈不食肉?”想到這裡朱由校也不由的一笑,是啊,蒙古的牛羊多了,為什麼大明的百姓餓了,不吃那些肉呢?
現在朱由校基本上算是放開了手腳,有二千持弩淨軍在手,(這幾天雙送來一千多套神弩、豎盾)自信心開始無限的膨脹了,說話也不象以前一樣,而是更加的偏激。量變的積累終於導致了質變的產生。
“皇上還請三思,現在的大明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連當中神宗之時,兵力、國力遠勝如今,張居正都先擇了妥協,換來了大明和蒙古幾十年的和平相處。而今如皇上擅言開邊用(武力開拓疆土),會使我大明陷入險地的,還請皇上三思。”張瑞安一聽皇上竟然有此意,不由大驚,滿朝文武也是大驚,這可不是小事,在如此內憂外困的狀況之下,如果再和蒙古那邊開戰,可真是四面楚歌了。
“皇上,此時是借蒙古牽制建奴的時刻,萬不可輕言開邊啊!”
“皇上一旦開邊,必將陷明朝腹背受敵,形勢逼人,萬不可輕言開邊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