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部分(第3/4 頁)
所以有問。
“回大人,韃靼戰力比之建奴尚且不如,以精忠隊所配神弩、狙擊弩,憑牆而守,輕鬆可勝。”
這就是盧象升的判斷了,張掖與韃靼一戰,對於韃靼的作戰習慣,透過戰鬥與審問戰俘,盧象升已經知之甚詳了。
“好,事出突然,皇上已經從朝鮮出發南下,大海茫茫,情報只能發往福建,皇上得信聖裁已經不及了。故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此戰就由兵部全權負責。現在就出兵之事開始制定作戰方案吧。”
光報之所以傳的快那是因為有光報點可以傳送,但大海是沒有這個辦法設點的,所以只能待皇上收復臺灣之時才能得到情報。那個時候誰知道是猴年馬月了,打仗那可是‘分秒必爭’的,等聖旨再打仗,那都晚了三秋了。(未完待續。。)
ps: 諸位衣食父母大家好:
一年多來,書終於快結束了,夢難成這個夢終於還是成了,這裡謝謝諸位,讓我緣了這個作者夢。書寫的不好,這事俺認!什麼文筆、史實之類的不談,故事情不足,這是最大最大的短板。
以後改正,這本書是憑著一腔血寫的,大綱都沒形弄好就如此了。這是個好教訓。
本書感謝所有支援我的朋友,夢難成知道感恩,你為我打賞一塊錢,那都是恩情、厚愛。努力力的想想好,但再盡力,水平問題還是太差,讓你們失望了。
下一本吧,夢難成打算就一個月的時間,好好的寫一份大綱出來,再開書。
感謝諸位。。。。
第826章出兵遼西
而且因為對於遼西征討已經早就列入了計劃,所以情報網早就開始運作,決不能出現遼東那樣的事件了。在大量資金的投入之下,已經做的相當到位。否則的話,三族此次的秘密會盟,大明絕對會矇在鼓裡。
會議的結果為,由孫承宗坐鎮瀋陽,居中指揮;由何可綱帶三千淨軍、一萬二錦衣衛,作為一路大軍,自開原出關,直接西北挺進,橫切遼西;由盧象升率二千淨軍、天雄軍及八千錦衣衛,出瀋陽渡遼河,直插遼西;由秦良玉,率一千淨軍、四千錦衣衛與白桿兵,兵出廣平,北上直取遼西;而及毛文龍部率東江軍與薊州鐵血隊,死守遼東邊牆。
閆應元部則由曹文昭、曹變蛟叔侄兩人及相關的天應軍軍官率大同精忠部西進嘉峪關。閆應元則留守河套地區訓練邊兵,與歸化城天仇軍,相守而望。
明軍的動作很快,畢竟部隊無須調動多大的位置,七日的時間準備,已經在遼東地區各就各位了。三支部隊同時出兵遼西。
以前的機動力量不足,這是明軍的大短板,現在就不一樣了,掌握了河套地區,戰馬來源大大的參加,一年來的苦力馬術已經成為了戰士們的必讀課,與蒙古騎術相差不遠。
再則遼西地圖的完備,給了明軍進馬有了足夠的信心,哪裡有山有水,何種地形,相當的清楚。更兼有情報註明了各勢力分佈。所以三路兵馬一點不擔心出現什麼問題,一路砍瓜切菜如出閘的猛虎一般。分別直擊自己的目標!
親軍隊伍經過了一年的訓練、磨合,那戰績又是殺出來的,本身的武力值就高的令人恐怖。淨軍手持的燧發槍那射距射速在遼西這邊平原之上,槍槍奪命更是獨佔鰲頭。殺的建奴、蒙古、漢軍、海西女真,一個個望風而逃抱殘守缺,動作稍慢一步就是身死道消。
三路大軍在遼西草原蠶食鯨吞縱橫捭闔,一下子就把諸族打懵了,前一段時間流行的大明不敢出關一戰的說法立刻銷聲匿跡了。完全不明白,明軍這個時候已經臨近秋天了,為什麼猛然的發力。
大量的土著部落開始遷移而走。對外來的建奴恨之入骨。這都是他們招來的。不僅僅對諸部欺壓搶奪,還因為他們在遼西的原因,引來了猛虎一般的明軍。而明軍對他們也是無差別對待,只有殺或者俘。而那明軍的俘字。更是帶著宮刑。沒辦法,打不過只能逃。
黃臺吉此時恰好就在遼西,結盟之事就是他搞出來的。沒辦法打不過明軍,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與林丹這個他一向鄙夷的人,也不得不拉下臉來協商,什麼一衣帶水、唇亡齒寒、息息相關巢毀卵破、休慼相關、兔死狐悲等等成語典故一一而言,講三國談生存,目的就是合則兩利,分則被大明一個一個的幹掉。
林丹當然心動,與白山黑水的建奴有仇是不錯,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大明的崛起已經是誰也擋不住的了,周邊的各族被壓的根本抬不起頭來,一旦大明騰出手來,肯定會一個個的收拾掉的,這一點根本不容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