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頁)
運河龍舟比詩
沒幾日就到了端午時節,趙大人雄心勃勃的想要弄賽龍舟會; 作為本地的父母官; 他的一句話自然有無數人響應; 尤其是來往的客商們湊了熱鬧,指望在這位大人面前留一個好印象; 到時候做起生意來也能順風順水一些。
章元敬原打算帶著家人去湊熱鬧; 誰知道端午前一日; 李玉山開口說要帶著他們去會友,章元敬自然沒辦法拒絕; 只得把那想法打消了。
等他回家一說,章鈴蘭倒是有幾分可惜; 姜氏孫氏反倒是說:“就是你提了,我們也不能去,那麼多人; 誰知道會出什麼事兒; 再說了; 你姐姐都定親了; 可不能老往外走。”
等到端午那一日; 章元敬果然早早去了李家; 跟著李玉山一塊兒出了門; 這次李玉山沒讓人駕車,等到了青州旁邊; 看著擁堵的車流; 章元敬忍不住說道:“還是老師有先見之明。”
李玉山但笑不語; 李子俊瞪了一眼馬屁精,挑眉說道:“沒想到有這麼多人。”
他們這兒的碼頭建好還不久,平時客船商船也還不多,畢竟不是運河的重要地段,流量自然是跟明湖沒法比的,但是沒想到放眼看去,光是龍船就十幾艘,可見是熱鬧。
也是趙大人勵精圖治,是個幹實事的好官,他在青州盤踞了快十年,確實是做出了成績。
章元敬也抬頭看去,只見龍舟五彩各異,多是在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龍頭大部分都是木雕,上頭用紙紮或者絹布裝飾著,看著十分喜慶。
不過仔細一看,就不難發現參與的商家居多,想想也是,又是船又是龍頭龍尾的,要繪製可不容易,這都是花銷,一般小老百姓還真的花費不起。
這會兒岸邊已經圍滿了人,章元敬都不知道他們青州縣城有這麼多人,這會兒頗有幾分人山人海的架勢,叫喊聲,喝彩聲夾雜在一起,顯得十分熱鬧。
這樣的場景讓他不由自主想到前世的事,那時候他還在讀書,學校就在運河上的城市,有一次被室友拉著去看了一場全國性質的賽龍舟盛會。
相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那時候光是參賽的龍舟團隊就有快六十,參賽的人加起來能有千人,寬敞的運河,碧水藍天之下,兩岸圍滿了人群,當龍舟的鼓點響起,浪花翻滾,輕舟飛馳……那時讓他記憶深刻的運河長圖,隨便拍下來的照片都充滿了歷史氣息。
激烈的鼓點聲音讓他回過神來,定睛一看,原來趙大人已經宣佈賽龍舟開始,選手們一個個腱子肉鼓起,勢要拼一個高下,兩岸的歡呼喝彩聲更是響徹雲霄。
章元敬也就不再回憶,記憶之中那副畫卷慢慢的被眼前的這一切代替著。
“李老兄,沒想到今日你也來湊熱鬧啦,咱們可是許久不見了。”熱鬧之中,忽然有人過來打招呼,看著滿臉是笑似乎是個熟人。
李玉山淡淡一笑,微微點頭示意,卻顯得不那麼熱情:“宋兄。”
姓宋的男子臉上閃過一絲不悅,卻並沒有直接離開,反倒是看了看他身後的兩人,笑著說道:“想必這兩位就是你的弟子吧,看著確實是一表人才,也難怪一同中了秀才,倒是把咱們青州縣的風頭都佔了去。”
這話卻有些意思了,怎麼都不像是好話,章元敬看了看跟著這位宋先生過來的弟子,覺的都很面生,他平時除了讀書幾乎不出門交際,若是李子俊的話說不定認得幾個。
果然,一看李子俊,他重點掃過了某幾個學生,低聲說道:“緊跟宋先生那個,這次也考中了秀才,不過名次排在你我之後罷了。”
卻說這個宋先生當年也是文采出眾的學子,偏偏跟李玉山差不多的年紀,凡事都要被壓一頭,後來兩人一塊兒考中了進士,只是一個是二榜進士,一個是同進士,處境又是天差地別,宋先生家境好,不樂意在官場俯小做低,沒幾年就回了青州。
這些年下來,宋先生一直覺得自己的才華跟李玉山相差無幾,也就是差了幾分運氣罷了,偏偏老了老了,李玉山還從京城回來了,一回來又成了香餑餑,這讓他如何忍下這口氣。
文人,又是這個年紀的文人,宋先生也不能真的打上門去,就暗搓搓的也收了弟子細心教導,就指望著弟子能壓過姓李的一頭,到時候他才算是揚眉吐氣。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他好不容易用心教匯出來的弟子,比不過李子俊也就算了,連李玉山半路收下的關門弟子也比不過,要知道那孩兒才八歲,居然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