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2/4 頁)
杜老太太問說他們都回來了,便讓廚房準備走菜了。這時候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一輪圓月從東邊的荷花池上升起來,倒影在水中,襯得整個荷花池都一片清亮。
杜老太太想起去年的中秋,原本也是打算賞月的,可結果杜若一病,最後大傢伙連飯都沒吃的痛快。
“今年的月亮,我看著怎麼倒是比往年越發圓了,你瞧瞧是不是?”杜老太太指著外頭的月亮,對姜姨奶奶道。
姜姨奶奶順著杜老太太指著的方向看了一眼,只眯了眯眸子,也帶著幾分感嘆道:“去年中秋還是在船上過的,也是瞧著明晃晃的一輪月亮,也沒關顧圓不圓的,就就想著,回到了京城,才算是到家了。”
這一句話說的杜老太太也感嘆了幾分,瞧著姜姨奶奶的眼神裡就多了一份心疼,只寬慰她道:“你是福薄了點,不過有丞哥兒在,將來也是能享後福的。”
姜梓丞方才進來,與杜茵擦肩而過,只覺得才兩日沒見,那人就清減了不少心裡也帶著淡淡的憂傷,雖然入了席,魂卻還沒回來。這會兒聽見杜老太太冷不丁的提起自己來,只愣了片刻,才朝著杜老太太那邊微微笑了笑,又拱手行了禮數。
杜老太太這會兒才又仔細的瞧清楚了姜梓丞,只覺得去年來時候芝蘭玉樹一樣的人物,怎麼就病成了這副樣子,連那雙好看的桃花眼,都病得凹陷了下去。
外頭的丫鬟們循序的開始上菜了,杜老爺、杜二老爺和杜若三人,也都從外面進來了。
杜老太太見人都到齊了,也收了收方才的心思,只開口道:“人都到齊了,就開席吧,今兒難得,姜家姨奶奶跟我們一起過中秋,自從二十年前南遷之後,多少親戚都沒從南邊回來,杜家如今在京城也沒幾家走得近的親戚了,逢年過節的,更是要多親近親近才行。”
345
二十年前韃子進犯,京城權貴大舉南遷之後,年紀大的一批多半都掛在了江南,回北方來的大多隻有靈位了。像杜老太太這一批算是壯年了,可上面去了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聯絡,也不比以往密切了。如今又是十幾年過去,各家又有了各家的兒女,自己的年紀也大了,讓兒女們當家做主之後,親戚們之間的走動就更少了。
“老太太說的對,親戚間是要多親近親近才好。”杜老爺上了席,便開啟了話匣子,杜二老爺的兩個庶子連忙起身向幾位行禮,姜梓丞也跟著站了起來,向兩位老爺和杜若行禮。
杜老爺瞧了他一眼,見他雖然表面看著平靜,可是不自覺中卻還是眉峰緊鎖,臉上的神色也透著幾分鬱結,便開口問道:“姜家侄兒的身子好些了嗎?平時有空大可以到院子裡走動走動,不要老是窩在家裡。”
姜梓丞只拱了拱手,彬彬有禮的回道:“多謝大表舅關心,二表舅妙手回春,晚輩如今已覺得好多了。”
杜老爺點了點頭,意味深長道:“你二表舅怎麼說也是當今國手,大雍的太醫院院判,他的本事不止如此,應當更好一些才是。”
姜梓丞略略皺了皺眉頭,卻也只謙遜的低下頭道:“是晚輩沒好生養,倒不是二表舅的關係。”
杜二老爺見姜梓丞談吐得益,禮數俱全,由又心動了幾分,便笑著道:“一會兒吃完了酒,去我的書房坐坐,我再替你診一診脈,沒準兒吃完這最後一貼藥,病也就好了。”
姜梓丞臉上的神色卻越發凝重了起來,但還是很禮貌的點頭應了。一時間宴席開了,左右兩桌都吃了起來,杜老太太也沒問杜老爺外頭的事情,省的心煩,便只讓兩個小孫子各自作了一首和月亮有關的詩歌出來。又笑著朝屏風後頭道:“姑娘倒是不必作詩了,只都自己吟一首平常自己喜歡的,讓我們聽聽罷了,二丫頭,就從你先開始吧。”
杜苡是三姐妹中學問最好的,讓她帶頭最合適不過。大雍對待女子教養方面,也不是非常嚴苛,平常人家的姑娘,能認字、能背出《女四書》、能知道幾個典故,吟誦幾首古詩,便已是不錯的了。
杜苡看了眼天上的月色,凝神想了片刻,才開口道:“古往今來詠月的詩不計其數,我卻獨獨喜歡曹子建《怨歌行》裡面的那一句: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雖然從全首看起來是悲了一點,但只單獨這兩句,倒是不少朱門綺戶人家的寫照。”
杜若一邊聽,一邊讚許的點了點頭,這時候月亮正高懸在天際,將整個聽香水榭攏在了流水一樣的月光下。杜老爺和杜二老爺都讚許了幾聲。那邊杜老太太也道:“光聽這一句,已是覺得美不勝收了,二丫頭說得好,大丫頭,輪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