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求告老的,他是李明哲一手提拔的,看來李明哲這麼快就開始行動了:“你這丫頭知道訊息倒快。”
涵因笑了笑,等著靖國公回答,在劉錦死之初,有人陸續請辭的時候,她便知道這件事沒那麼簡單,鄭鈞是不會贊成她攙和這些事的,於是她叮囑鄭欽,一定要密切關注這件事,再有這種事立刻傳回訊息來,好跟舅舅商討。
鄭欽知道自己妹妹喜歡打聽朝中的事,也極有主意,他並不像鄭鈞那般保守,於是便答應了下來。涵因今天知道這個訊息,正是鄭欽打發安泰捎回來的信兒。
靖國公想了想,囑咐道:“告訴你兩個哥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即可,別亂攙和。”
“我聽說還會有一些肱骨之臣想要致仕,不知舅舅有沒有聽過這個傳言。”涵因試探著問道。
靖國公抬起頭盯著涵因的臉,問道:“你從哪裡聽來的。”
涵因看著靖國公的表情心裡冷笑。
果然如此,皇帝手中握著這些人的把柄,卻留中了請辭摺子,這是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又不砍下去,可不是讓這些人寢食難安麼,卻只是答非所問的說道:“長安最近流言很多,外甥女不過是聽說了一些。”又瞟了一眼疊在桌子上的奏章公文,笑道:“舅舅不會也萌生退意了吧。”(未完待續)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章 叫板
求推薦求粉紅
靖國公聽了涵因這話,看著涵因的目光中多了一抹思索,笑道:“這些年來,我無時不刻想要離開朝廷這個是非之地,皇上信任就再熬幾年,朝廷若是不需要我了,我也無所留戀,不過,你叫你兩個哥哥放心,便是我致仕了,也會安排好他們兩個的前程。”
涵因笑道:“可是這麼多大臣致仕,若是舅舅再離開,誰來輔佐皇上呢。”
靖國公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不過朝中之事並不是忠心耿耿就行的。你回去也要叫你兩個哥哥儘量低調,多做事,少說話。”
涵因應道:“多謝舅舅提點,我會提醒哥哥的。只是涵因擔心這麼多大臣致仕,會惹惱了了皇上,我在宮中聽說我姐姐還有韋貴妃當年都是皇上最寵愛的嬪妃,可是她們犯了錯,皇上也並沒有念舊情,處置起來毫不猶豫,我想皇上大概是個眼裡不容沙子之人。舅舅何必去觸這個黴頭。”
涵因說這“眼裡不容沙子”這話實在暗示靖國公不要妄想皇帝會妥協,皇帝自從登基以來,就被權臣輪番壓制,這股火壓抑已久,冒出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長公主剛死之時,皇帝底氣不足,因此只撒在謀逆的韋家、郭家身上,如今劉錦的東西落在他手裡,就好像給這把火添了一捆柴。
此時往上撲的人,只會被先燒成灰。
靖國公也明白她意指皇帝的個性是睚眥必報的,此番將皇帝得罪,必然討不到好去。但他對一個女孩子的話,並不大放在心上,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皇上寬仁。就算有什麼不滿,也不會額外加罪。”
涵因知道他並不會把自己的話放在心上,但她也沒辦法再往深了說了,笑笑:“舅舅的意思涵因明白了,必定會告訴兄長,您的吩咐,那涵因便告辭了。”
靖國公坐在座位上,陷入了深思。靖國公心裡沉甸甸的。他也隱隱有感覺,皇帝在處置政務每受到這幫老臣的掣肘時,硃批的筆跡都隱約透著憤懣之意。但這畢竟是中感覺,並沒有什麼實據,心中並不敢肯定。如今這樣聯想起來,皇帝在不佔優勢的時候隱忍,一旦掌握主動。就毫不猶豫動手,處置韋家是這樣,處置劉錦也一樣,想來處置杜胤的時候,若不是一眾臣子反對,恐怕也會牽連甚廣。而如今皇帝手中握著群臣的把柄。這樣公然和他對著幹恐怕
猶在思索,下人通傳刑部尚書、中書侍郎、禮部侍郎等一眾官員求見,這些人不是靖國公的老師、同窗,就是他的學生。
靖國公向他們轉述了陸憲和李明博的意見,眾人合計一番,也覺得探知聖意很重要。但靖國公想起涵因的話,心裡很是不踏實,但想想還是咬牙道:“不如我來做這件事吧。反正我也早有在家含飴弄孫的想法。”
他是山東士族的首腦。朝中威望又高,眾人皆說不妥。
靖國公沉吟道:“須得是個有分量的,皇上大概才會動容。”
最後,刑部尚書溫承宗說道:“這件事我來做吧,老夫今年已經年近耄耋。早就想向皇上高老還鄉,如今正好。”
靖國公皺眉道:“老師。這種風險怎麼好讓您來冒呢。”溫承宗是他岳父的族兄,也是他的老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