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2/4 頁)
不如意,大女兒在宮中戰戰兢兢,大兒子如今整日沉默寡言,最疼愛的小女兒為了婚事性情大變,現在二兒子又離家出走了,一時間,名利之心灰了大半,不由心生退意。想到皇帝這兩年屢屢敲打自己,如今劉錦捏住自己的把柄又落到了皇帝手裡,長嘆一聲,從大太太那裡出去,想也不想直奔書房。
大太太見他這幅樣子,也唬住了,有些不知所措起來。徐媽媽忙勸大太太,說老爺也心煩,叫大太太稍安勿躁,畢竟是父子,等過後再慢慢迴轉,大太太也無可奈何。
靖國公到了書房,展開紙墨,提筆便寫了一封請辭上疏。次日上朝的時候,靖國公本想帶著,想了想又放了下來。
在書房中伺候的紅紋瞧見了這東西,她在大太太身邊略識幾個字,別的不懂,唯“請辭”二字看得分明,心驚肉跳,忙悄悄告訴了大太太。
大太太此時也不顧府中規矩,徑自進了靖國公的書房,看了那份上疏,眼中不由掉下淚來:“這這可如何是好。”
徐媽媽攙著太太坐下,說道:“老爺並沒有把這份奏摺帶走,說明還在猶豫。太太不用太過焦心,這麼大的事情,老爺做決定之前一定會稟告老太太,也會更您商量的。”
大太太還是憂心忡忡,說道:“倒不是怕老爺請辭,只是老爺有這番舉動,必定朝中出了大事,哎,這個當口,皓輝那孩子還不讓人省心,真真是內憂外患!”
“太太也不必如此擔心,想必老爺心裡已經有了章程。”徐媽媽接著勸道。
“哎,也只能如此了,此時千萬不能讓老太太知道,省的她老人家著急。”大太太滿面愁容。
皓輝出走當天,靖國公府派人到衝靜居探問皓輝下落。因此涵因兄妹也知道皓輝留書出走的事。第二天涵因便到靖國公府問候。
大太太沒有什麼精神。見了涵因勉強笑笑:“皓輝要是有你兩個兄弟一半的懂事,我也不至於現在家裡也是事,外面也是事”說了一半自覺失言,又停住了,笑笑:“哎,隨他去吧,離這裡原點也好,孩子大了。做爹孃的哪攔得住。”
涵因笑道:“皓輝哥哥是有大志的人,想必是有分寸的。舅母莫要憂心,我二哥已經找了薛將軍,西北那裡多是薛將軍的舊部,已經讓他們留意了,哥哥到了軍中會很快傳來訊息的。”
大太太嘆著氣:“希望如此了吧,還得替我謝謝鈞兒這孩子。”
“舅母何必客氣。多年養育之恩還未報答,這一點子小事值什麼呢。”涵因笑道,見大太太乏了,涵因笑道:“聽說舅舅在前頭,涵因去問個安。兩個哥哥今天都當值,讓他們改天再給老太太、舅舅、舅母請安。”
大太太聽她要去看靖國公。想了想,對徐媽媽吩咐道:“你去看看老爺散朝回了沒。”
涵因便和徐媽媽向靖國公書房走去。
涵因趁機問道:“可是有什麼其他的事?我看舅母倒不像是為二哥哥的事心煩。”
徐媽媽心裡暗驚涵因的敏銳,不置可否笑笑:“嗨,內宅能出什麼大事。”
涵因聽了這話,又想起大太太無意之中透露的資訊,既然內宅無事,就是外面的事了,她一下子想到鄭欽提到朝中最近有幾個大臣請辭的事。其中還有翰林院的人,但皇上一直都把摺子留中,既沒批又沒準。想必是靖國公朝中有事,這事比皓輝的事更重要,大太太才會那種態度。
她不禁心裡冷笑。果然劉錦留下來不少有用的東西,要不這幫老狐狸們怎麼都沉不住起了呢。不過靖國公請辭還是讓她很意外。畢竟現在出身山東世族的官員都以他為首,他親自試探皇帝的意思也太沒必要了些。
靖國公下了朝。坐在書房中一直在愣神,本不耐煩見人的,聽說來的是涵因,想了想,叫她進來了。
“你兩個哥哥可好?”靖國公收起沉著的臉色,笑著問涵因。
涵因上前施禮:“託舅舅的福,兩個哥哥都好,只是這些天一直再忙,昨天特地叮囑涵因向諸位長輩請罪,等這一段過去,親自來請安。”
靖國公笑道:“無妨,年輕人在衙門裡就該多做些事情。”
“最近朝中事多,哥哥們初入衙門,不知深淺,讓涵因過來問問,還想請舅舅指點。”涵因不著痕跡的客套著,眼睛卻在仔細探查靖國公的表情。
果然,她一說這個,靖國公眼神中掠過一道黯沉的顏色,他問道:“什麼事情。”
“翰林學士周文光請辭的事”涵因斟酌著語氣說道。
靖國公眼中精光一閃,周文光是今日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