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頁)
容顯得充實強大了,就象鴻雁長了羽毛豐滿的翅膀一樣。
【計名探源】
“樹上開花”是三十六計第二十九計。原意是借局佈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語出《蕩寇志》。
龐涓攻城:韓國太子仍按兵不動,韓國將士情緒激憤,許多將軍以死逼太子出兵,眾怒難犯,太子只好出戰。韓國軍隊依照孫臏“樹上開花”之計,四方出兵,虛張聲勢,龐涓錯誤的以為,韓軍主攻方向在韓國太子一路,率主力迎擊太子,結果申大夫率韓軍主力突破魏軍包圍,將糧食和援軍送進成皋。太子不聽勸告,違背孫臏之意,被寵涓大軍圍困在城西。
孫臏再用“樹上開花”之計,讓成皋守城軍隊東門出,南門進,造成大軍進城的假象。龐涓估計孫臏將從成皋西門突襲龐涓,調集大軍埋伏在城西。誰知孫臏大軍從魏軍包圍圈的另一方向突破,救出太子及所率將士。
【案例典故】
戰國時,楚國楚考烈王膝下無子,正為無人繼承自己的王位而擔憂。趙國士人李園,為人頗有心計,他了解到楚王的情況後,不由想出一招移花接木、樹上開花的計策來:李園有個非常美麗的妹妹,他本來想把妹妹獻給楚王的,又擔心他們生不出兒子而得不到寵信,他就先讓妹妹暗地裡嫁給楚宰相春申君,等到妹妹同春申君交合而有了身孕後,李園就唆使妹妹跟春申君說:“你就楚國相位已有二十年了,楚王對你比親兄弟還好。但如果楚王去世後,別人繼承王位,你就沒有這麼富貴了。我現在已有身孕,但別人不知道的,如果你把我敬獻給楚王,生下兒子後,楚王肯定以為兒子是他的,這樣,我們的兒子將來一定能繼承王位,你我不就永享富貴了嗎。”。春申君聽從了李園妹妹的話,設法讓她做了楚王的貴妃,並在不久後果然生了一個兒子,被楚王立為太子。楚王死後,李園擔心春申君洩露這個天大的秘密,為了滅口,就派殺手殺了春申君及其全家,這樣,李園妹妹與春申君所生的兒子順應地當了楚國的王君,即楚幽王。
【賞析】
“樹上開花”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廿九計。原文為:“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綵貼之,不細察者不易覺,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瓏全域性也。此蓋布精兵於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意思是說樹上本來沒有花,卻貼上花,讓外人不易察覺,這是指利用“虛張聲勢”來欺騙敵軍。這個成語來自於“鐵樹開花”,由於鐵樹很難看到開花的情形,所以被認為是很難實現達成的事情,而“樹上開花”則是指在樹上貼上花,而使其他人認為達成了很困難的事情,進而達到欺騙敵人的效果。
事實上,大多數的樹都會開花,只是因花朵細小、樹木高大,不易察覺。
29…2徐盛沿岸布疑兵 張飛用計當陽橋
【徐盛沿岸布疑兵】
不說魏兵起程。卻說東吳細作探知此事,報入吳國。近臣慌奏吳王曰:“今魏王曹丕,親自乘駕龍舟,提水陸大軍三十餘萬,從蔡、穎出淮,必取廣陵渡江,來下江南。甚為利害。”孫權大驚,即聚文武商議。顧雍曰:“今主上既與西蜀連和,可修書與諸葛孔明,令起兵出漢中,以分其勢;一面遣一大將,屯兵南徐以拒之。”權曰:“非陸伯言不可當此大任。雍曰:“陸伯言鎮守荊州,不可輕動。”權曰:“孤非不知,奈眼前無替力之人。”言未盡,一人從班部內應聲而出曰:“臣雖不才,願統一軍以當魏兵。若曹丕親渡大江,臣必生擒,以獻殿下;若不渡江,亦殺魏兵大半,今魏兵不敢正視東吳。”權視之,乃徐盛也。權大喜曰:“如得卿守江南一帶,孤何憂哉!”遂封徐盛為安東將軍,總鎮都督建業、南徐軍馬。盛謝恩,領命而退;即傳令教眾官軍多置器械,多設旌旗,以為守護江岸之計。忽一人挺身出曰:“今日大王以重任委託將軍,欲破魏兵以擒曹丕,將軍何不早發軍馬渡江,於淮南之地迎敵?直待曹丕兵至,恐無及矣。”盛視之,乃吳王侄孫韶也。韶字公禮,官授揚威將軍,曾在廣陵守禦;年幼負氣,極有膽勇。盛曰:“曹丕勢大;更有名將為先鋒,不可渡江迎敵。待彼船皆集於北岸,吾自有計破之。”韶曰:“吾手下自有三千軍馬,更兼深知廣陵路勢,吾願自去江北,與曹丕決一死戰。如不勝,甘當軍令。”盛不從。韶堅執要去,盛只是不肯,韶再三要行。盛怒曰:“汝如此不聽號令,吾安能制諸將乎?”叱武士推出斬之。刀斧手擁孫韶出轅門之外,立起皂旗。韶部將飛報孫權。權聽知,急上馬來救。武士恰待行刑,孫權早到,喝散刀斧手,救了孫韶。韶哭奏曰:“臣往年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