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成果。
【案例典故】
春秋時,晉公子重耳(即晉文公)逃難到齊國,受到齊桓公的格外禮遇,他把齊姜許配給重耳,讓重耳享受大夫待遇。重耳在齊國六年,享盡榮華富貴,悠然自得,根本忘記了復國為君的理想。其時,齊桓公含恨去世,眾公子爭權奪位,使得齊國陷入一場內亂中。跟隨重耳身邊的大臣狐堰、趙衰等,眼看齊國自身不保,沒有能力幫助重耳復國,不由心急如焚。一天早晨,大家相約來到郊外的桑樹下,商討把重耳騙出城外,迫使他出走別國。不料,他們的談話被正在桑樹裡摘桑葉的齊姜的女僕們聽見,她們回來把這件事告訴給齊姜。其實,齊姜也十分贊成重耳出走,她擔心此事洩露,就把僕女們全殺了。後來,狐堰們的計謀不成,齊姜給他們獻計:晚上,她用酒把重耳灌醉,再讓大臣們趁機把他抬到車裡,離開齊國。果然,重耳不知情由,被齊姜酒醉,又被稀裡糊塗地抬進車中,遠離齊國而去。當重耳酒醒時,才發覺上當,雖然氣憤十分,卻也無奈,只得步入周遊列國的境地。齊姜以酒巧妙地瞞過了固執、心安的重耳,使他終於邁向了復國、復仇的為君之路,是又一例成功的“瞞天過海”。
【賞析】
作為勝戰計中的第一計“瞞天過海”的計謀原解中,兵家運用了陰陽範疇,這是很值得重視的,因為它是深刻理解本計精髓的關鍵。陰與陽,是我國古代辯證哲學中一對最基本的範疇。《周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意思是,陰與陽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是一切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法則。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同時具有陰陽對立的兩方面,都是陰陽的對立統一。“無有陰而無陽,無有陽而無陰”(王船山語),只是對於不同事物,其陰陽的內涵和表現有所不同而已。
當防備十分周密的時候,就容易麻痺大意;而平時認可的、看慣的、已習以為常的事物或者事情,往往放鬆警惕就不再懷疑了。這一點,在用兵打仗的軍事鬥爭中表現得是格外明顯。把秘密詭計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中,而不是和公開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開的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裡。瞞天過海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在戰爭中,它是一個利用人們存在常見不疑的心理狀態,進行戰役偽裝,隱蔽軍隊集結和發起進攻企圖,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計謀,出奇制勝。
而在用於商業銷售中營銷中,其技巧和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欺騙”的手段暗中行動,將賺錢的企圖隱藏在明顯的事物中,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因為一般人對司空見慣的事物,往往不會產生懷疑,此計就是利用人們的這一錯覺,來掩蓋自己的真正意圖。
這“瞞天過海”之計,是最常見的,也是用得最多的。正因為如此,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從而使各商家在銷售中容易實施,達到其推銷產品、佔領市場的真實目的。
1…2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應急佯獻刀
【青梅煮酒論英雄】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劉備如淺水困龍,一旦放歸大海必將龍歸大海。已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已然察覺,但又不能確定。所以青梅煮酒宴劉備已做試探,如果劉備表現出鴻圖之志將會用計處掉他,以防止埋下後患。
席間曹操說:“使君知道龍的變化嗎?”玄德說:“願聞其詳。”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經常在外遊歷,一定知道當世的英雄。請說說看。”玄德答說:“我見識淺薄,怎麼認得出誰是英雄呢?”曹操說:“不要太謙虛。”玄德說:“備得到陛下的恩寵和庇護,得以在朝為官。天下的英雄,實在是沒有見到過。”曹操說:“既然沒有見到過,那也聽過他的名聲吧。”玄德說:“淮南的袁術,兵糧足備,能稱為英雄?”曹操笑說:“袁術不過已經是墳墓裡的枯骨,吾早晚都會抓住他的!”玄德說:“河北的袁紹,四代中有三代是公卿,家門中有很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能稱為英雄?“曹操笑說:“袁紹這個人色厲膽薄,好計謀卻沒有決斷;幹大事卻愛惜性命,看見小利卻忘不顧性命:不是英雄。玄德說:“有一個人人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能稱為英雄嗎?”曹操說:“劉表虛名無實,不是英雄。”玄德說:“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是個英雄嗎?”曹操說:“孫策藉著父親的威名,不是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