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1/4 頁)
第二卷 四海風雲起 第五十七節 未來大患(上)
這名打手口中的“察罕將軍”、汴梁的元軍主將便是察罕帖木兒,元未最具傳奇色彩的蒙軍將領,也是將來朱雲天欲成大事的大敵。
《元史》上曾對他這樣描述道:“察罕帖木兒,字廷瑞,系出北庭。曾祖闊闊臺,元初隨大軍收河南。至祖乃蠻臺、父阿魯溫,皆家河南,為潁州沈丘人。察罕帖木兒幼篤學,嘗應進士舉,有時名。身長七尺,修眉覆目,左頰有三毫,或怒則毫皆直指。居常慨然有當世之志。”
按這段記載,他的出身應該是不太顯赫,從元初開始,舉家隨軍南征,落住江浙。而他小時候開始學習,夢想長大中了進士,再為國效勞,可見他的家世並非顯貴,無法提供給他透過世襲的方式順利晉升高官建功立業的機會。他身高七尺,眉毛修長,臉形奇特,左臉上有三撮毛,據說一發怒,皆樹立起來,甚是嚇人。
當然,這種記載不知真假如何,因為現代社會我們很難看到長相奇特且又有不凡人生之人,也許一副俊朗的表皮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社交活動人際關係中的通行證。人們不再奉奇,而是開始為長相制定標準和規則。所謂的人才都像是工廠流水線上下來的標準統一的螺絲釘。所以,筆者寧願相信察罕帖木兒是個長相怪異、胸懷大志的蒙古大漢,他註定要在元未亂世透過超強的個人才華掀起一場腥風血雨,跟朱雲天來一場世紀之戰。
察罕帖木兒有個字,為延瑞,又有個漢姓為李,所以他的漢名叫做李察罕。我們都知道,在元朝,蒙古貴族對漢人是十分鄙視和岐視的,不屑與漢人為伍,而且由於懼怕被漢文化所同化,所以蒙古人很少去研習漢文明,接受漢文明。只有漢人想改名為蒙,很少有蒙人為自己取個漢名。由此看,這李察罕是個對漢文化極有興趣的人,所以要去考取功名。
透過上面所講我們知道,他的出身跟脫脫比起來,那算是十分寒酸,實是布衣之人,但歷史上的李察罕白手起家,打著為朝廷除叛的名頭,短短十年間便幹掉了劉福通等農民領袖的百萬紅巾軍,戰功之卓著,效率之高,實乃世之罕見,如果元廷將他重用且給予足夠的安全保護,未見得朱、陳等各路義軍能夠順利推翻順帝的統治,建立漢人王朝。所以後來迫不得已,時勢造人,王士誠和田豐將李察罕刺殺了事,解除了這個漢人起義軍的心頭大患。
時過境遷,大勢逆轉,歷史的車輪將李察罕早早推到了政治的舞臺上。韓山童、劉福通的紅巾軍於河南地謀事造反後,勢頭旺盛至極,一舉席捲河南、山東、山西等地,隨著元軍的戰事吃緊,順帝開始調拔各地蒙古貴族及漢族地主武裝,協助官軍進行剿匪。身在江浙穎州的李察罕組織起了自己的第一批武裝,均是當地蒙古地主的家屬、壯丁,嚴加訓練,配以武器,奉令進入了河北境,跟紅巾軍作戰,很快立了不少戰功,斬頭無數,又極富智謀,也先帖木兒對他十分滿意,報到大都。六神無主的元順帝很快詔令下來,命察罕帖木兒為福威將軍,率五萬人駐守汴梁,補充軍需,隨時備戰。
皇帝此舉,亦有讓他守衛重鎮,做為一名將來的重要幹部培養之意,可見這時的蒙元朝廷,也已看出他將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帥才。
此時的他還未與身在河南羅山的著名地主分子李思齊建立任何的聯絡,孤身把住了汴梁,漸漸擁有了自己的軍隊和發揮才華的一處平臺。他的目標不僅僅是剿滅紅巾軍,亦早已瞄準了湖廣地區陳友諒新建立的大漢,發誓早晚除之而後快。對於朱雲天,他暫時還沒什麼想法,因為他還沒看清朱雲天這個神威大將軍的真面目,而且他從穎州帶了自己的部隊北上之際,朱雲天還正忙著算計徐州的李二。
當時的這個情況,使得朱雲天給李察罕留下的印象還算不錯,至少在他看來,兩個人屬於同一個陣營。
周德興正自哀嘆我命休矣,只見不遠處的巷子口傳來了嘈雜的人聲,一隊打手雄糾糾氣昴昴的凱旋而歸,朱雲天被五花大綁穿在棍棒之上抬了回來。
“大哥,你”周德興心知這個極為冒險的計劃還是失敗了。
衝動是魔鬼。他很想把這個新悟出的心得跟老大交流一下。
好在逃跑之前,朱雲天已將天字一號客棧的地址告訴了盛秀。兩人躍到街上,飛奔進了黑咕隆咚的衚衕,一路飛竄,眼看就要進入亂花迷人眼的鬧市人群之中,追兵肯定是追不上了,朱雲天趴在盛秀的身上,得意地哈哈大笑,他頗有一種英雄救美的成功人士的感覺。巷子裡卻跳出了一隊早已守候在此的琴月樓保安人員,暗器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