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樣,尤其蒸汽機,給他帶來無法描述的震撼,心懷激盪,久久無法平復。
看著面前站著的這些,準備恭送他離開的,面容忠厚甚至是有點痴傻的匠人們,康熙皇帝不知道說什麼,他不知道要怎樣的獎賞,才能表達出這些匠人們的功績。
蒸汽機,這麼一個堪比造紙印刷,指南針的發明創造,將會給大清國帶來怎樣的變化?
康熙皇帝目前還想象不出來。但是他知道,有了小太子的新的大清國的歷史上,將永遠的記住這些人的名字,就好像記住,魯班,蔡倫這些大師的名字一樣。
“朕不知道現在說什麼可以表達朕的激動之情。只有一句話,史書上會永遠的記住諸位大師們的名字。你們研製出來了一個偉大的器械,就好像我們的祖師魯班發明墨斗曲尺一樣,它將造福我們大清國的每一個子民和我們的後代子孫。”
士農工商,雖然匠人們屬於“工”,社會地位不高,也沒有商人們的富裕。可是對於在任何一個行業裡,能做到頂尖檔次的人才,人們都還是佩服的。
唐朝的公孫大娘,身為樂籍女子,因為舞劍舞的好,被尊稱為公孫大家。 宋朝的李清照也是一個女子,打過讓士大夫們深為不齒的離婚官司,但她的詩詞還是廣為傳頌,還是被稱為大詩人。
所以此時,康熙皇帝是真心實意的,尊稱這個院子裡的匠人們為大師。
“皇上,小臣等實在不敢當皇上的讚譽,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勞。”
黃履莊等人被康熙皇帝激動的模樣嚇到了,見皇上說完了,沒忍住,冒然的跪地開口。 “皇上,這麼多天下來,太子殿下教導了很多,小臣等冥思苦想十幾年也想不出的精妙結構變化。小臣等實在是銘感五內。”
其他的匠人沒有那個膽子跟著出來說話,就默默的跟在黃履莊後面跪了下來。
康熙皇帝樂了,瞅了一眼站在他身邊面無表情的小太子,心裡已經開始計算著,怎麼讓這院子裡的幾十個寶貝疙瘩,將來再給他帶出來幾百幾千類似的匠人大師,製造出成千上萬臺的蒸汽機。
“朕理解在場的諸位大師們對太子殿下的尊重。都請放寬心,你們還是跟著太子做事,朕再給你們撥出一個大的更大的院子,這個蒸汽機還是要繼續研究,朕相信你們,可以做的更好。”
小太子和康熙皇帝慢慢的踱步回乾清宮,邊走邊低聲交談著。梁九功帶著一串宮人侍衛遠遠的綴在後面。
“皇阿瑪,兒臣覺得,我們可以在興建廠房製造蒸汽機的同時,也著重把環境保護方面的律法制定出來。加大懲罰力度,讓大清的達官貴人,平民老百姓都有所顧忌,甚至懼怕。”
“人們在破壞環境之前,會去衡量,去對比,冒著巨大風險去觸犯法律後可能會得到的利益,和被官府發現後或者被其他人檢舉後,必定會受到的懲罰,是不是值得。”
康熙皇帝現在的腦海中還是蒸汽機轟隆運轉的畫面,看到小太子平靜的跟天天喝奶…子茶的模樣,就伸手撲稜了一下小太子的小光腦門。然後才在小太子不滿控訴的瞪視中,若無其事的開口:“胤礽啊,皇阿瑪早在兩年前,就讓九卿,詹事,科道,一起修訂《大清律》 ,可是直到現在皇阿瑪還沒聽到一點好訊息。”
《大清律》最初是先帝爺順治皇帝參照前朝的《大明律》 修訂的,特點是“集解附例”,在律文的後面附加了相關條例達四百三十餘條,希望透過這些案例作為參考,使官吏們有個能夠作為量刑的依據。
後來,也就是大約十年前,刑部尚書對哈納等人奉康熙皇帝旨意,對前面的《大清律》內的參差遺漏,詳酌校正,重新印刷成冊。
再到康熙十八年,由於發現後立之新法與原有之舊法有所衝突,康熙皇帝就命令九卿,詹事,科道一起,再次修訂《大清律》,可是一直到現在都毫無進展。
胤礽聽著皇阿瑪的聲音裡有點頹喪,就出聲安慰道:“皇阿瑪,您彆著急,蒸汽機還在改進中,不宜大量生產,要普及的話,兒臣覺得至少要幾年吧。南北城重建也不是一日之功。”
“兒臣可以把後世的有關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都寫下來,給刑部的大人們做個參考。只是兒臣寫字速度慢。而且時間方面也是緊張。”
小太子有點煩惱,他答應阿茹娜格格的《春夏秋服裝匯總》那本書才剛剛開始寫。就算他把其他的事情都不做,只默寫那些法律條文,也是要很長的日子的啊。
“胤礽都可以記住?” 康熙驚訝了,他知道小太子的記憶力好,一目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