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1/4 頁)
一起並肩攜手,開創盛世,這的確比世界上任何情話都動人。
公元1401年農曆六月十八,朱棣率領文武百官,於鐘山孝陵舉行了祭拜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盛大儀式。
農曆六月二十一,朱棣將朱允炆與馬皇后的遺體合葬於鐘山西陵。
三日後,朱棣宣佈登基。十日後,才在奉天殿舉行正式的登基大典。封徐儀華為皇后,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三子朱高燧為趙王。跟隨他起兵靖難的功臣以張玉、朱能、沐晟為首,分別加官進爵,論功行賞。
朱棣登基當日的盛況,即使在很多年以後,朱高熾想起來,依然覺得那是他平生見過的最為壯麗最為恢弘的登基大典。即使在電腦特效已經登峰造極的二十一世紀,也很難從影視作品中看到如此聲勢浩大的典禮。
登基的程式複雜而繁瑣,在宣佈登基之前,各部門已經在忙碌的準備登基典禮的各項事務。“司設監”準備龍袍、冠冕、御座,“欽天監”選擇吉日,吉時,設定時鼓,“尚寶司”設寶案、祭臺,“教坊司”設中和韶樂、禮花禮炮,“司禮監”設定典禮流程朱棣幾乎每天都會被這些瑣事忙得焦頭爛額,不只一次跟朱高熾說“要不,咱們不舉行登基儀式了”。
朱高熾說就那麼一天,你就忍忍。做皇帝不舉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怎麼能算是真正的皇帝呢?
朱棣無奈,只得忍著。
到了舉行儀式那一天,才剛寅時末,內官監的宮人便已經開始叫朱棣起床準備了。天知道朱棣那個時候才剛睡下沒兩個時辰。還好前一夜朱高熾知道今天必定會起個大早,所以自己回武英殿睡去了,不然父子倆滾龍床的畫面鐵定被宮人看了個精光。
卯時初,禮部的官員會分別前往太廟和社稷壇將新皇登基的事告知祖先,文武百官也在這個時候到達洪武門外,列隊等候。
鮮豔的地毯從洪武門一直鋪到奉天正殿,每隔十步便有身著鎧甲、手持武器的禁衛軍嚴陣以待。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衝破絢爛的朝霞灑向大地,給莊嚴宏偉的紫禁城鍍上一層瑰麗金邊。
奉天門外,旌旗蔽天,華蓋遮日,朝東西分別排開。
甲士十二人執龍旗,分左右而立。龍旗之後有北斗旗、門旗、日旗、月旗、青龍白虎旗、風雲雷雨江河淮濟旗、天馬天祿白澤朱雀玄武旗、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嶽旗、熊旗、鸞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按順序依次朝兩邊延伸而去。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執旗,四人執弓弩。
除此之外,另有招幡、雉扇、戟氅、戈氅無數。五輛大輅位於龍旗之間,玉輅居中,左邊是金輅和革輅,右邊是象輅和木輅,象徵皇族尊華。
卯時正,百官入洪武門,至午門御道外跪拜,等候朱棣在奉天門祭祀完天地祖宗之後,進入奉天殿入座,他們才能起身,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進午門,經五龍橋,至奉天門。
朱高熾從武英殿出,以皇長子身份,位列百官之首,高煦、高燧跟後。文武百官左右列陣,緊隨三位皇子,於奉天殿外的白玉階拾級而上,魚貫進入大殿。
朱高熾走在最前面,稍一抬頭,便看到身穿明黃袞服,頭戴華麗冕冠,端坐於龍座之上,居高臨下的朱棣。
劍眉星目,傲視天下。袞服之上九條金龍栩栩如生,盤旋追逐於瑞雲之間,竟似活物一般,氣勢逼人。金光閃耀的龍椅彷彿天生就為朱棣量身打造,那一身王者之氣與身俱來,渾然天成,只一個眼神,就能讓人陡生敬畏。
他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朱棣。宣告顯赫,名垂千古的明成祖。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千秋霸業,他的永樂盛世。曾經,這些已經湮沒在歷史塵埃中的輝煌離他那麼遙遠,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能有幸成為這恢弘曆史中的一員,與他一起開創盛世。不得不說,命運,真的很奇特。你永遠不知道,你的未來有著怎樣的奇蹟在等待著你。
司禮監總管的一聲“吉時到”,拉回朱高熾遊走的思緒,才發現,原來朱棣也在看著自己。由於距離太遠,他看不清他眼底有著怎樣的情緒起伏。還好這種時候沒有哪個官員敢抬頭看他,不然兩人就這麼互相對視那也太奇怪了。
那聲“吉時到”剛落下,頃刻間奉天殿內外禮炮聲聲,鼓樂陣陣。
朱高熾回過神,長袍一掀,率百官跪拜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一聲山呼傳出,奉天殿外,竟然緊跟著一陣響徹雲霄的山呼,“萬歲”的呼聲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天地齊應,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