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另外,親愛的們,有誰知道瀏覽器一直彈出“遇到問題需要關閉”啥啥啥的,是啥意思?而且我現在回覆不了你們的評論了,好像出啥問題了是電腦問題,瀏覽器問題,還是我的人品問題??
第九十六章、提前民主
留下了方孝孺,改了歷史上的十族之禍,朱高熾起初心裡還是有點兒發毛,畢竟穿越時空已經是逆天而行了,他還改歷史,不知道老天爺會不會發火。
但後來想想這跟他也沒啥太大關係,又不是他想穿越的,老天沒經過他同意就稀裡糊塗把他整這兒來了。你說來都來了,不幹點驚天動地的事兒好像也說不過去是不是?說不定老天爺就是不忍心看著方孝孺十族慘遭橫禍,所以才想方設法讓他來拯救蒼生的。更何況,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管怎麼樣,他救了這麼多人,也算是積了不少德。
於是這麼想著,某人終於心安理得了。
方孝孺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翰林大學士的職位非他莫屬。原本朱棣是想拜他為丞相的,可奈何丞相這個職位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時期已經被廢罷了。原因是因為丞相乃百官之首,秉承著君主的旨意綜理全國政務,丞相下面設六部,而六部尚書都是直接報告給丞相的,導致丞相的權利太大,幾乎到了可以一手遮天的地步。所以朱元璋當時為了集權,廢除了“丞相”這個官職,六部就只能直接向皇帝報告。
這樣一來,權利倒是真的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了,可朱元璋的這一政策真是害死了自己的子孫後代——沒有丞相分管事務,做皇帝的就得累死累活,什麼事都得自己親力親為。
就算朱棣再厲害,也不敢在自己剛登基不久的時候公然違背祖制,於是丞相這個官銜是不能要了,六部還得把摺子通通都遞交到御書房來,由自己親自批閱。畢竟方孝孺那個翰林學士其實就相當於皇帝的高階顧問,雖然能參與機要,隨時諫言,但批閱摺子這種事,也不可能由他代勞。
好吧,就算是朱棣對他足夠的信任,願意讓他批閱奏摺,方孝孺那老古董也不幹。他把太祖皇帝的祖制看的比自己的命還重要,覺得朱元璋當初廢除丞相為的就是讓皇帝能夠對天下大事一一知悉,以便做出對百姓最有利的決策。所以作為皇帝,親自批閱奏摺那是相當有必要的。
更何況,朱棣也不是那麼放心讓別人來批閱奏摺。他內心對於朱元璋廢除丞相一職的決定還是很支援的。古人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指的就是手握重權的丞相。古往今來,有多少丞相專權,欺上瞞下,誤國誤民,造成政局動盪,百姓流離,所以在大明王朝中,這種事情他絕不能讓它發生。
但說是這麼說,一個國家那麼大,天下之事那麼多,六部二隸十三卿,文武數百官員,各地州府知縣,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奏摺從不同的地方呈上來,即使有朱高熾沒日沒夜幫他審閱,兩人都累了個半死,也還是力不從心。
於是,有一天,朱棣終於爆發了,把手中的摺子往桌子上一扔,隨手抓過一旁朱高熾手上的摺子也丟到桌上,一副“老子不幹了”的神情,看著朱高熾道:“兒子,咱們找幾個人來分擔下工作吧。”
朱高熾伸了個懶腰,從桌上端起朱棣面前的茶毫不客氣的仰頭就喝,喝完之後還咂咂嘴,問道:“有人選麼?”
“沒有。”朱棣老實搖頭。
意料之中,朱高熾倒是一點兒也不意外:“那你想想六部兩隸十三卿,誰比較合適?”
朱棣靠到椅子上沉默了片刻,竟搖搖頭:“一個也不合適。”
朱高熾詫異:“一個也不合適?”
朱棣眉頭輕蹙,認真道:“首先,這些官員離朕最近,參與機務,每日在宮內出入,接觸權利中心,要絕對的剛直;其次,這些人每天要看的摺子和做出的策略,都跟六部兩隸十三卿有關,要絕對的公正;再次”朱棣停頓下來,看了看朱高熾。
朱高熾挑挑眉,默契的接過話道:“再次,這些人的官階不能太高,最好都在六品以下,但一定要年輕有為,對朝廷國政見解獨到。這樣的官員背景比較簡單,因為官職低,也沒有人會去拉幫結派,讓他們參與機要,不容易專權。”
朱棣給了他一個讚賞的眼神:“不愧是朕的兒子,父皇想的,你一個字都沒說錯。”
朱高熾得意道:“這叫心有靈犀,不點都通。”
朱棣失笑:“符合我們說的這三個條件的,恐怕只能去翰林院選了,那裡官員的品階都不高,且都是文人,有一股子執拗的清高,不容易被人拉攏。”
“行,這個就包在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