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3/4 頁)
了。”
“王爺,一旦蠻夷進兵?”
“不必擔心,本王不信小小蠻夷能把中原奪了去,咳咳,本王不是好人,如果江山就此斷送,本王也不會後悔。”
燕親王只執著於報仇,這樣的人夠瘋狂,也夠可怕。
“按照本本王說得做。”
“是王爺。”
“不過京郊大營……”
“不必理會,就讓姜二爺在大營裝神弄鬼去,本王的身體已經撐不了多久,不想登基做皇帝,本王做這些只是想讓父皇體會到喪子之痛,體會到再無一子的淒涼。”
雖然皇上可能還會剩下趙王,只是趙王一向沒用,燕親王苦笑,“姜二爺壞了本王的事兒,不是他,趙王豈會置身事外?如果姜二爺知道他給阿澤增添了一個對手,不知道會不會後悔當日規勸趙王?”
也許會,更有可能不會。
姜二爺過得一向灑脫,率性而為,很少思考以後的事情……燕親王目光深邃,他能做得已經都做了,做不到的,就要看趙鐸澤能走到哪一步了。
******
在大明風雨飄搖之時,蠻夷突然向邊境發起猛烈的攻擊,八大總兵求救的摺子已經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本來皇上想著調派總兵去江南平判,如今邊關告急,皇上抽不出人手去江南。、
原本京郊大營的兵馬可以調動,然皇子們的野心,皇上怎麼敢放京郊大營的人馬出京?
由此,皇上心裡更為痛恨不懂事,只有野心,無視祖宗江山的兒子們。
在各方面都不順時,皇帝的脾氣總是不好的,他一道聖旨,把蹦躂的最歡的三皇子直接貶為庶民,在聖旨中他嚴厲的指責三皇子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枉為人子。
三皇子也是個氣性大的,在被貶為庶民當夜,便縱火焚燒了王府,一家老小,盡數自盡。
皇帝聽了回報,又看到了染紅了半邊天的火焰,皇帝噴了一口鮮血,“老三,朕沒想過要你的性,你怎麼……怎麼這麼傻?”
皇帝心裡痛得不行,可是此時,他需要殺雞儆猴,壓一壓皇子們的野心,縱使心疼老三全家自盡,他也不能表現出來,在朝會上,皇帝表示三皇子畏罪自盡。
皇帝甚至讓人把三皇子的名字從宗牒族譜上劃去。
此舉的確震懾住了皇子們的野心,穩固了太子的位置,然太子的病情時常反覆,秦王妃縱使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讓太子病情完全好轉。
皇后仔細的問過秦王妃,太子能否留下子嗣?
秦王妃想了好久,道:“不是不能有子嗣,只是強行行房對太子病情不利。”
她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強行行房,會讓太子的病更嚴重,而且也無法肯定就一定能有子嗣。
皇后想了半晌,道:“本宮再想一想。”
如果太子有子嗣留下,便有了立皇太孫的可能,如今的局面,皇上不會輕易動太子,可太子無子,皇帝是不可能把皇位傳給沒有兒子的太子的。
皇后不敢做混淆皇家血統的事情,只能由太子自己來,可太子的身體不一定能承受得住虎狼之藥,皇后甚至為難,是不是賭不高的成功率?
秦王妃在這方面不敢亂說話,因為她無論說什麼都是錯,聽命皇后娘娘……將來萬一太子有個好歹,最先獲罪的就是她了。
她越發仔細太子的病情,苦思兩全其美之法。
江南的事情越來危險,蕭睿華請求皇帝調兵的摺子送上了幾份,而北部邊境的戰事越來越激烈,八大總兵也上摺子訴說艱難,皇帝按了按額頭,他根本無人可用……
就在他犯難的時候,趙鐸澤身穿鎧甲請旨,“陛下,臣願意領神機營馳援江南,為您賑災平叛。”
“可是你的傷口……”皇帝不是沒想到趙鐸澤和神機營,而是趙鐸澤被秦王打得太重,太醫說過,連走路都會牽扯到傷口,皇上又怎麼忍心讓趙鐸澤千里馳援?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臣這點小傷不礙事,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臣受陛下隆恩,又為宗室子弟,理應報效陛下,為國盡忠。”
趙鐸澤言之鑿鑿,氣宇軒昂,一身的浩然正氣,皇帝坐在龍椅上,感嘆一句:“國難顯忠臣,苦戰思良將,阿澤,朕記住你這份忠心,等你平安歸來,朕必然大大封賞於你。”
“這些是臣應該做的,臣不求封賞。”
“賞罰分明,你想讓朕做昏君嗎?”
“臣不敢。”
趙鐸澤低頭認錯,皇上給他的賞賜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