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頁)
袁師付:“小姑娘,到現在還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呢。”
“柯小鷗,木可柯,大小的小,海鷗的鷗,袁師付你就叫我小鷗吧。”
袁師付嚴肅的說:“名字挺好,你理論知識和藥草辨別知識還不錯,但是診脈還要加強鍛鍊,,中醫基礎工,望、聞、問、切。這個切就是切脈,做為一箇中醫要是不會診脈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中醫。現在學中醫的人越來越少了,好多傳承也都丟了,這是我們的國粹啊”
“嗯,很多人認為服用中藥太麻煩,又是煎又是煮的,不如西藥方便”
“等一會,我拿幾本書給你,你回去好好熟記,下次再來店裡時,我就要考考你的。”說完這些,袁師付又問道
“你那個固元膏是給誰用的,對方年紀多大”
這個時候好不容易能有機會插話的季冬冬接上了話“是給我媽媽的,她有六十了,一到冬天就怕冷,整天抱著熱水袋”
“這位怎麼稱呼”袁師付心想這個可能是和小鷗一起來的
“袁師付,這是我表哥季冬冬,固元膏是給我大姨用的,人我還沒見到,症狀只是聽我表哥說的,大姨讓我晚上去她家吃飯。”
“嗯,固元膏的確適宜氣血虧虛、腎陰陽兩虧、肝血不足的老年人,可是對於脾胃虛弱的人還是不易長期服用的”
“那可咋辦,我還想拿這個當禮物呢”
“這樣吧,我把膏方改一下,一會就按我的方子製成膏,你再拿去送人如何”
“那太好了,真謝謝了袁師付”
袁師付提筆動手寫了一張方子交給小年青“小張,照這個方子做二份固元膏”。小年青接過藥方進了後院的製藥間。
“小鷗,等你見到你阿姨時,先給她把把脈,如果是脾胃虛寒的,鐵皮石斛很適合用的,一會我給你留個電話,你如果確不了脈相你就打個電話給我。”說完這些老師付讓小鷗稍等健步也走進後院,沒過一會手上拿著幾本書走了出來。
“李時珍的《奇經八脈考》?《神農本草》《溫疫論》還有以《難經》?這些全是手抄本?還有一本醫案?”看著這幾本古籍裝訂式樣有些破損的醫書,小鷗略一翻看,發現幾乎每頁邊上都有一些註解。
“這是老朽出道時師父給的,現在我也用不上了,現在給你吧。”
手捧著這古舊的書籍,小鷗心情有些沉重,和袁師付只是初識,盡然能得到如此厚贈,特別是那本醫案,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記著各種各樣的病例。
小鷗沒加思索的話語脫口而出:“袁師付,這太貴重了,我不能收”
“收著吧,我身邊也沒個傳人,難得碰上一個能讓老頭子我看著順眼的,還是個漂亮的丫頭。”袁師付滿臉笑容的說道。
“這真的太貴重了”柯小鷗低低的呢喃道。一邊的季冬冬雖然不懂醫,可是從柯小鷗凝重的表情也能看出這些書籍是多麼的珍貴。
這時候小年青用托盤捧著做好的膏方走了進來,他將東西放在桌上時同時也看見了桌上的這些書籍,眼睛閃爍出火熱的神情。
“袁師付,膏方制好了”。
小年青的表情小鷗看在了眼裡,她知道袁師付東西既然送出斷沒有再收回的道理,盛情難確啊,小鷗嘆了一口氣默默的把書放進了隨身的挎包(其實是放進了空間,這麼珍貴的書萬一損壞了咋辦)
裝膏方的容器是有些古韻味的青花瓷,瓶子上不光有《固無膏》三字,還有胡慶餘堂的標記。
小鷗掀開了其中一個瓷瓶,一股芝麻的香味沿著呼吸進入了鼻腔。前世小鷗為了做固元膏,家裡還特地買了一臺小型中藥粉碎機,每次做出來的總是阿膠味很重,有點難以下口,加多了糖吧又太甜,可沒有胡慶餘堂這個味道好。
“這個膏的服用方法曉得吧,這二瓶也就是一個月多月的量,吃完了冬天也過去了,夏天除非是體質特別虛的才用得著繼續吃。”老人家說完又提筆寫下了電話號碼移到了小鷗面前。
“這是我家裡的,逢五在店裡,坐診時我不接電話的。”
柯小鷗連忙把紙條摺好收進袋裡,連聲的應著。
“袁師付,那我就先走了,還要再給我姨父去買點禮品,過幾天我再來看你”說完柯小鷗隨即去付清了固元膏的款額。
“嗯,記得回去多練練手。”
柯小鷗並沒有留下自己別的資訊,就揮手告別了,因為她知道最多一二天就會和袁師父再碰面的。(未完待續)
正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