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2/4 頁)
地流露出日耳曼人的自豪和傲慢,“就機械加工的水平,中國人還沒有小學畢業。但我們德國,絕對是博士水平。德國的產品就是高質量的代名詞。德國人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德國人要麼不幹,一干就是世界水平。”
隆月支援施爾梅的意見,認為最初的幾批產品可以採購德國機子,但國產化的工作必須同步進行。可以出現兩個版本的麒麟一號,用價格來區分關鍵部件的產地。
孟啟新再次反對。如果給使用者留下新都產品就是劣質低價的代名詞,那才是新都和麒麟的災難。
榮飛就此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先他贊同孟啟新的意見。建立新都就是將汽車核心部件的製造緊緊抓在自己手中。進口永遠不能代替自制。有一種觀念認為全球一體化逐漸形成,從成本到效能,哪個的好就買哪兒的。聽上去確實不錯。但即使到下個世紀,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越日本緊緊追趕著美國,出口額與外匯儲備都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但是掩蓋不住缺少核心技術的尷尬,我們進口一架波音飛機要用多少雙鞋子多少件襯衫換取,數字說出來簡直讓人羞憤欲死。就汽車產業,那些所謂用市場換技術的豪言已經徹底失聲。造成的結果是,當汽車真正走入中國人的家庭,從達的大城市到二三線城市再到鄉村,中國人選的還是具有外國血統的車型,認為其技術成熟。除非實在是囊中羞澀。幾家在國內也算站住腳的國有的汽車廠佔有的都是低端市場,成為質量差的產品的代名詞。至於利潤就更不要說了,這個道理從餐飲業就可以看出,紫薇營業後的一年的利潤絕對可以抵得上原來榮誠火鍋幾年的總和。
留存的記憶讓榮飛堅定不移地將設計及核心部件的製造抓在手中。佈局看上去也算深遠,先從動機、變箱搞起,培育隊伍,然後是具有港資身份的研中心,最後才是整車的生產線。
“所以,新都的在研機型必須按照原定的進度完成樣機的研製。有必要的話,樣機可以送至德國或者其他汽車強國進行效能方面的檢測,這方面不要怕花錢。隆總關於分檔銷售的策略是可行的,但不能以進口機子或國產機為標準。當然,我部分承認施爾梅先生的話,我們現在不如德國,也不如英法,不如義大利,不如日本和美國。縮短這種差距就是在座諸君的動力和目標。我同意分檔,可以按照輔助部件來區分為豪華車和經濟型車。比如增添空氣調節器,方向助力,真皮座椅及其自動加熱,開設天窗等等。一個成功的車型至少應當有三至五個不同價位的版本。”榮飛最後總結道,“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採用進口件,那就是新都的產品未能達到設計要求。”
他有理由繼續自信下去。對於技術工程中心拿出的設計,榮飛提出了細節上的完善之整理處達十二項,請技術工程中心逐項研究解決,努力改進。他的意見是,麒麟一號作為麒麟公司的第一款乘用車,必須盡最大可能完善所有細節,儘可能的做到盡善盡美。在時間和效果上更重視效果,不惜推遲上市的時間。當然,也要看北陽的麒麟公司製造基地的建設進度。一句話,麒麟一號必須成功。寧肯忍受利潤上的損失也要打響麒麟的品牌。
就實用專利的購買問題,榮飛希望中心一方面花錢向德國、美國、義大利等購買專利,一方面展開自己的研究,特別是電子技術在家用轎車上的研究。汽車音響方面,空調系統方面,安全系統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和研究內容。中心一定要關注世界頂級汽車製造廠商的最新研究成果並有選擇地展開針對性的研究。為此,榮飛建議技術工程中心成立專業的研究所,針對性地展開汽車實用技術的研究。他知道後世轎車業的幾項頂尖技術,但不知道這些技術在達國家的研究進展情況。這真是很糾結的事情,更沒有一個人可以與他深談這些技術並承擔下研製任務來。
先不管那些具有很高技術含量的東西了。就計算機技術而言,現在還處於一個井噴期的前夜,微軟的要在明年才能推出。
“對於後續車型的研究也要及時展開。第二、三款的車型設計應當上馬了,那應當是一個商務車型和一個低檔的家用小車,前者的目標人群是縣市政府官員的用車,價位也應當過十萬元,但效能一定越桑塔納。後者絕對要比夏利優秀,但價位不比夏利高多少。
“麒麟汽車最終要形成幾大系列,家用和商務要分開。家用系列也要分開不同的使用人群,不同的經濟條件。麒麟公司沒有幾十個得到使用者認可的車型是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國內乘用車市場站住腳的。而且麒麟的目標必須著眼國際市場,衡量一個汽車公司的標杆還是在達國家的市場佔有。中心的專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