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部分(第3/4 頁)
做成一個流通港,絕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甚至以後能夠把大陸的市場給相容下來,在一定程度上抗衡好萊塢,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說白了,電影這個行業,對於地皮和人力的要求,比其他行業要小上很多,整個娛樂行業需要的地皮,都不算很大,甚至就算是需要,也可以從別的地方獲取,就比如從大陸那邊獲取,他們最多的,就是地皮,完全不是香港這邊能夠比擬的,所以,香港這邊搞流通港,絕對是大有前途,只要在別的地方掛上香港的牌子,別人也會認為這些東西都是香港電影的配套產業。
這就好像好萊塢一樣,好萊塢這個地方,其實並不大,並且現在實際上在好萊塢那個地方的電影公司,也不算多。但是整個北美的電影市場,為什麼都通稱是好萊塢?就是因為好萊塢的名頭更加的響亮。所以香港想要作為這樣一個標誌性的名頭產業,並不是多麼的困難。
前世香港的電影衰落,問題很多,尤其是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是把這個產業徹底的摧毀了。以前李明豹很想不通這裡面的道理,因為實際上來說,金融風暴這一類的事情,對於娛樂行業的影響力,真心算不上大。娛樂行業的堅韌特性,別說金融問題很難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就算是全球性的戰爭,也未必會影響到多大。只要看看好萊塢在一站二戰時候的大規模發展,就明白娛樂行業具有相當穩定的特性,甚至在某些時候,還會超常規的發展。
但他現在坐到院線老闆的位置上了,和香港電影行業的聯絡也越發的緊密起來,再看看之前六叔他們弄出來的買斷電影的事情,李明豹就知道,香港本土電影人的急功近利,其實也是香港電影沒落的元兇之一,甚至要佔據很大的份額。
這份急功近利,不僅僅體現在上面的老闆身上,就像六叔他們,也不僅僅體現在下面的員工身上,可以說是整個行業,在最開始發展的時候,路子就沒有走對。
就像現在,李明豹僅僅是提出了把自己手上的份額給別的電影公司,六叔他們就認為李明豹是在刻意針對。連香港本土自己人都容忍不了,就更別說容忍其他外來者,想到六叔他們現在的表現,李明豹也就不難猜出為什麼香港電影本來還可以在整個東亞地區流行,卻突然有很多地方出臺行政命令保護。
本來保護本國電影市場這樣的事情,只要不是問題太嚴重,這一類的事情很難讓政治來解決,倒不是說上面的人不重視,而是這一塊的市場,除非像好萊塢那樣形成規模的地區,一般的地區,這市場都不會太大,也不會有多少人真心在乎。
但東亞地區的情況,卻是開了一個先例,在香港電影橫行的年代,都沒有用十年的時間,整個東亞地區絕大多數地方,都開啟了這項保護,大家也別說他們的政府眼光高,知道保護產業,實際上對他們來說,賺香港電影的錢,和賺本地市場的錢,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很多時候,香港電影上面賺到的錢,比本地市場電影賺到的錢,都還要多,保護本地市場,實際上還有些小虧本。
但他們都不約而同的做了這樣的選擇,甚至韓國那邊,都上升到國家的高度,雖然全宇宙都是思密達的,但那年月的韓國,為什麼會那麼激動,不是被撩撥狠了,他們幹嘛有錢不賺?越是瞭解這裡面的情況,李明豹就越是明白那些國家為什麼在香港電影肆虐的時候,啟動這項保護,完全就是香港人做得太狠了,雖然總量上資金規模不算大,但問題是壓得當地人都完全沒有飯吃了,這問題就嚴重了。
只知道擷取利潤,卻不知道溫養市場,這就是當年香港電影最好的寫照。簡單來說,當時的香港電影市場,為了當前的利益,壓根就不管以後到底會怎麼樣,這樣一來,自然會引起別人的反彈。而到了那個時候,六叔這些老傢伙們,都沒有控制能力了,因為那個時候興風作浪的人,已經不是他們了,而是別的資本。李明豹既然想要把香港電影市場做大,就不可能讓秩序混亂,有這樣的提議,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流通港?什麼意思?”對於李明豹新的提法,鄒文淮很敏銳的抓住了。
看到鄒文淮那麼上道,李明豹也沒有賣關子:“香港本土的市場,容量很小,也容不下聯合院線這樣的東西。但是我們香港電影,現在不僅僅擁有本土的市場,還有很大的海外市場可以挖掘。這樣一來,香港本土市場的重要性,其實已經很低了。
未來的香港電影市場,更需要的就是國際化。如何國際化?在我看來,就是把香港的電影市場放開給有需要的所有國家,我們香港電影界,不但要為香港本土電影服務,還需要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