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3/4 頁)
。司馬懿緩緩說道:“殿下勿憂,賈詡大人那裡的問題,就交由在下替你去全力解決。”
聽得司馬懿這般主動請纓,曹丕心頭頓時一鬆。
第3卷赤壁暗戰,司馬懿陰了曹操一把第23章魏太子之爭第156節“不倒翁”的一票投向誰
如果問當前大漢政壇上真正最厲害的“不倒翁”是誰,相信每一個漢室臣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賈詡。如果你要追問他為什麼是“不倒翁”,相信每一個漢室臣民都會告訴你:這是因為他似乎永遠都站在正確的那一邊。
的確,賈詡太聰明瞭,聰明到了“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的境地。忠於漢室的臣子都很恨他——如果不是他這個“鬼才”當年為了自保出了幾個“鬼點子”,漢朝也不會垮得這麼快。當年權臣董卓伏誅,司徒王允當政。王司徒雖然才能有限,且有心胸狹窄、濫開殺戒之弊,但他終究給風雨飄搖的漢朝江山帶來了短暫的喘息之機。董卓手下原有兩個粗莽的李傕和郭汜,當時駐紮在洛陽。王允若本著“首惡既除,脅從不問”的態度,網開一面,則這二人極有可能歸順朝廷,天下之亂也可初定。因董卓而起兵的關東諸侯也會偃旗息鼓,鳴金收兵,則四海昇平可望。然而王允剛愎太甚,終究還是對李傕、郭汜下了追殺令。
當李傕、郭汜及其部眾知道王允的嚴旨密令下來之時,個個驚慌失措,準備解散兵馬,逃回朔邊。曾身為董卓謀士的賈詡挺身而出勸住了他們:“聽說漢室君臣商議欲盡誅涼州人士,而諸君棄眾單行,僅一亭長便能縛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攻入長安,為董公報仇。此舉若成,則人人可免禍為福;此舉若不成,諸君再逃不遲。”於是李傕、郭汜聽取此言,帶領西涼兵馬向著長安反戈一擊,竟殺進京城滅了王允一黨。隨著王允被殺,大漢王朝從此再也沒能緩過氣來,陷入了全面崩潰。而賈詡,也就成了漢室群臣最為痛恨的亂臣賊子。
後來,賈詡在諸侯之間東奔西走,竟說服了曹操有殺子之仇的張繡率軍三萬於官渡之戰前投入曹操帳下,為他贏得官渡之戰提供了極有力的支援。曹操也公開稱讚賈詡:“使我誠信之名重於天下者,賈君是也!”是啊,只有賈詡,才能說服張繡這樣的仇敵來臣事曹操,才能使曹丞相“愛賢而不計私仇”的美名遍揚四海,從此,曹操將賈詡納為自己四大謀士之一,對他幾乎是言聽計從,無諫不取。賈詡就這樣憑著自己的卓越才識,成為了與荀彧、荀攸、郭嘉三人齊名天下的謀略大師。
現在,身為謀略高手的賈詡就遇到了一個天大的難題——他收到了曹操的玉匣密函,裡邊竟是詢問他該立哪個兒子為嗣的親筆信。賈詡已經老了,再也不想涉足這複雜得令人可怕的宮廷紛爭中去。他只得用一個“拖”字來應付曹操的玉匣密函。他希望曹操能自行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世事就是這麼奇妙,你越想避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反而越會追著來找你。這日下午,賈詡正在府中閒坐閱書,便接到僕人來報,丞相軍司馬司馬懿特來謁見,有事求教。
司馬懿?賈詡暗暗一愕,將手中書簡捲成一束在面前方几之上輕輕拍了幾下,腦際裡卻急速地思忖著。這個深有城府、心機內斂的小子今天怎麼想起來突然造訪老夫了?莫不是為了他背後的那個主子?當年在赤壁之戰末期,老夫便察覺到了他的詭秘叵測——但他的來頭實在不小,自己才不得不放過了他。不料這四五年來,這小子一路躥升,進步神速,居然做到了丞相府東曹屬、軍祭酒、主簿、軍司馬等炙手可熱的要職,委實是不簡單而且,他雖然背景關係複雜深厚,卻絲毫不以為傲,最大的優點就是謙虛謹慎,勤學好問。司馬懿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會,而且什麼都能學好,什麼都能用好。軍事、政治、經濟、後勤等方面的業務技能,他都學得爐火純青,用得揮灑自如。看起來,曹丞相似乎也有意在栽培他,給了他很多鍛鍊才智的位置和機會。
賈詡如今也看透了,曹丞相府署之中的主簿、軍司馬之職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就是即將裂土分建的魏國小朝廷裡的尚書令、車騎將軍等榮顯之職。那麼多的名門子弟和英才俊彥都在曹丞相手下沒能冒出頭來,卻唯有這司馬懿一直立於要津而不倒——自己可真是千萬不能怠慢他!想到這裡,他便吩咐僕人準備了上好的茶水接待,同時自己也親自來到前廳迎接司馬懿。
司馬懿進了賈府,看到裡邊一切傢俱擺設均顯得極為簡樸,毫無奢華之氣。他深深感到了賈詡在這一派清簡樸素氣象後邊隱藏著的韜晦之意。賈大夫自投奔曹丞相以來,常常閉門不出,尤其在建安十六年輔助曹操蕩平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