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相又焉能有後來迎天子入許都之義舉?丞相若未迎得天子入許都,又怎能實施‘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大略?不憑這‘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大略,丞相焉能盡收四海之心而滅袁紹,除袁術,戮呂布,平荊州,成就了今日這般輝煌的霸業?老臣實有負於漢,卻有功於魏。以丞相之英明睿智,豈會看不出這其中的玄機?楊彪之忌我,實則是忌丞相也。他忌我越深,便是忌丞相越深。正因如此,其子楊修才不可插手魏國世子立嗣之爭。而平原侯若稍有明智,便不應該與他們攪在一起。如今,平原侯既與楊修等漢室遺少的關係如此密切,他日若繼承丞相大位之後,能擺脫得了這些人的牽制而踐行丞相您代漢而立的大志嗎?”
聽罷此言,曹操臉色一沉,頓時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賈詡見狀,也不再多言,靜靜地等著他發話。許久,曹操才一臉疲憊地開了口,聲音澀澀地:“繼續說下去。”
“而且,老臣認為,如果世子之位可以用陰謀詭計,結黨營私這樣的手段得來,丞相又將如何垂訓自己的後世子孫?恐怕將來魏國每一代立嗣,都會在手足相殘,血雨腥風的悲劇中度過——這豈是丞相心中所願?”賈詡平平靜靜說道,“丞相身為魏室開國之祖,自當謹慎立法,小心行事,豈可親手為後人創這樣一個影響極其惡劣的先例?”
曹操沉默片刻,肅然道:“本相未料到賈大夫一介謀略之士,竟也能講出這番足為萬世大法的金玉良言。本相今日受教了!”
“丞相如今之計,只有公開明令立五官中郎將為世子,同時嚴懲那些構亂謀私的奸人,迅速穩定朝中大局,平息群臣狐疑之情,這才是上上之策!”賈詡繼續說道,“待到合適時機,丞相可將諸子召集一室,刻下金字誓言於傳國玉符,共誓兄弟同心共創魏業,若有違逆者,天下共誅之!”
曹操緩緩點了點頭,深深嘆了口氣,道:“賈大夫可謂我大魏之純臣!為我大魏萬年之基業而謀劃得如此深遠,如此周全,本相謝過賈大夫了!”
賈詡卻慢慢站起身來,臉上表情似喜似悲,複雜無比。他緩緩拜了下去,道:“今日此番進諫,乃是老臣此生最後一次向丞相剖心瀝血的肺腑之言。老臣心無私慾,情願就此辭去一切爵祿,懇請丞相恩准老臣遜位還鄉。”
曹操大驚,上前親自將他扶起,道:“賈大夫何出此言?本相還要待你為柱石之臣共謀大業,此刻你豈可不顧大義中途棄我而去?”
賈詡就勢站了起來,雙眼深處掠過了一絲隱隱的喜色。他終於又一次憑著自己的如簧巧舌獲得了自己整個人生中最輝煌得意的一次成功,而這次成功為他和他的家族帶來的利益之巨大,幾乎是無法估量的。
第3卷赤壁暗戰,司馬懿陰了曹操一把第24章暗通賈詡,助曹丕上位第162節幕後黑手
一個月之後,獻帝下了一道聖旨,公開宣佈曹丞相以魏公之位居於漢室諸王之上,由左中郎楊宣奉旨授予了他黃金璽、赤紱帶與遠遊冠三件只有宗室親王才能享有的尊崇之物。
這道聖旨一發,朝野譁然,但也僅僅是一場“譁然”而已,很快就風平浪靜了,然而最令眾人感到震驚的是另外兩件事情。陵樹亭侯、丞相府右軍師荀攸在這道聖旨公佈後的第二天便溘然去世,有一種說法稱他是因為全力諫阻曹丞相不斷擴權而不成,絕望地服毒自盡了的;二是一向德高望重、赤心為國的太尉楊彪,猝然被獻帝一道聖旨免去了一切職務,就地遜位告老還鄉。楊彪辭別獻帝之時,悲不自禁,淚流滿面,唯有叩頭滴血,默默無語。而獻帝亦只能與他相對而泣,無話可說。所有的人都明白,真正逐走了楊彪的是誰。但,所有的人,都對此保持了沉默。
就在這兩道聖旨釋出的同時,曹丞相也親自操筆擬稿發出了三道手令,其內容都很有些意味深長。
第一道手令是,嚴禁朝中諸臣與曹氏諸侯私下交結朋黨。若有違逆者,一經查實即刻予以重罰。
第二道手令是,突然將丞相侍中陳群提拔為丞相府副主簿,分管公文草擬、印鑑執掌、參贊軍機及人事任免等事務。
第三道手令是,繞過平原侯而直接任命一心主張五官中郎將為嗣的邢禺為平原侯府中管家,專門負責督導平原侯平日的社交活動。
當丁儀看到這三道手令時,不禁大吃一驚。很顯然,這三道手令幾乎完全是為了遏制平原侯的勢力而來的。第一道手令,分明是針對楊修和自己的一個警告;第二道手令,也是丞相出於不信任楊修而開始起用與五官中郎將關係密切的陳群來制約楊修,分他的權,拆他的勢;第三道手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