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3/4 頁)
也面色肅然堅定有力地說道:“這些事老夫確實不知。但是,太后此舉實在是不妥,老夫身為輔政大臣,必當於廟堂之上持理公然反對!先帝有詔,‘婦人參政,乃亂國之本也。自今而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太后不得擅召群臣問政。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違背,天下共誅之。’大司馬之位,非輔政大臣與國之重勳不得擔任。郭表他何德何能何功堪當此位?
“所謂‘以孝治國’之說,本就在我大魏‘忠、孝、仁、義’四字朝綱國紀之中。老夫以為,應當四道並行,不宜單單偏重一個‘孝’字,更何況還有那文武百官立身處世的根本——‘忠’字高懸其上!先帝遺詔亦已表明,‘忠’比‘孝’更大!老夫明日上朝,便要請陛下重申先帝遺詔,警示群臣!”
孫資一聽,大喜道:“司馬公錚錚風骨,耿耿直言,足以彪炳千秋!有司馬公這樣的骨鯁之臣以身作則垂範於天下,擔任我大魏社稷之棟樑,則天子完全可以垂拱朝堂而化流四海矣!”贊罷,他又極認真極嚴肅地說道:“既是如此,孫某也就放心了。司馬大人,孫某要向您交代一件極機密極要緊的事情,請附耳過來!”司馬懿一見,不敢大意,急忙附耳過去。孫資臉色凝重,以極低極低的聲音在他耳畔悄悄說了幾句話。
司馬懿聽罷,臉色大變,轉過頭來,驚訝地盯視著孫資,滿臉疑雲地問了一句:“聖意已決?!”孫資臉色肅然,迎視著他的雙眼,一言不發,用力地點了點頭。
司馬懿緊盯著孫資:“朝廷禁軍不可用嗎?”
孫資的目光略略低了下去:“雖然內廷羽林軍和銳士營有曹爽、秦朗等把持,但郭表他們也在其中設有暗線若是呼叫內廷禁軍,陛下有些擔心打草驚蛇”
“唔所以,陛下就想到了從外地藩鎮調派死士,給郭黨以驚雷一擊?”司馬懿明白過來,頓時心潮澎湃,難以自抑,便埋下頭來在書房裡急速踱了幾個圈子,終於一咬牙站定了身形,緩緩說道:“好吧!老夫就讓昭兒留在京師,任由孫大人差遣。孫大人所言之事,昭兒定會幫你辦得天衣無縫。”
“二公子看似儒雅溫和,恐怕做不來這等殺伐決斷之事吧?”孫資有些猶豫,“孫某有些擔憂二公子難以當此重任。”
“知子莫若父。昭兒隨老夫出生入死歷練多年,立身行事外柔內剛、氣度沉雄,而且臨機果斷,從未失手。”司馬懿慢慢捋須說道,“孫大人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他。另外,老夫即刻密調江南銳士營中三千名親信精兵偽裝成市井之徒潛入京師,散佈民間,萬一事有突變,則可及時召用!”
孫資聽罷,神色一斂,深深一躬,道:“司馬大人不愧是值得陛下推心置腹、榮辱與共的社稷之臣。孫某代陛下謝過司馬大人了。”
“為天子分憂,為社稷解難,本就是老夫身為顧命託孤大臣之責,陛下於老夫何謝之有?”司馬懿喟然長嘆一聲,躬身還了一禮,“孫大人,請轉告陛下,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事情,老夫都一如既往竭力支援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第4卷隱忍二十年,司馬懿野心畢露第31章諸葛亮揮師進犯第212節震懾張郃
魏國的顧命託孤大臣通常都有一文一武兩種身份:出外征伐便為將為帥,入朝輔政便為相為侯。司馬懿一般在外疆動用的只是他那個“驃騎大將軍”的職務,誰曾想他還會使用那個兼職的“御史中丞”的身份入朝議政了呢!這御史中丞之權極大,掌管對全國文武百官進行紀檢監察和糾舉彈劾的事務,上至諸侯公卿,下至州郡小吏,無不懼他三分。所以,當司馬懿陡然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向陛下建議在朝野之中重申先帝關於後族之家不得濫賞的遺詔並藉機整頓綱紀,又牽頭聯絡了太傅鍾繇、司徒王朗、司空陳群、太尉華歆等元老大臣,公然否掉了郭太后關於要求將中壘將軍兼國舅郭表晉升為大司馬一事的提議時,所有的人都驚呆了。他們這才深深懂得了以前東阿王曹植關於司馬懿“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足憚,風行草靡”的讚語確非虛言。
正當文武群臣為司馬懿公然得罪了郭太后而捏了一把冷汗時,司馬懿出任關中統帥的詔書卻悄然而又驟然地在朝堂上公佈了。這宛如一個晴天霹靂,震得文武百官無不為之動容。
先前,何人出任關中主帥一直都是朝野上下所關注的“焦點”。然而,就在一夜之間,司馬大將軍駁了郭太后面子一事,又成了朝野臣民更為關注的“焦點”。圍繞著這個“焦點”,不少奇談怪論是紛紛揚揚從天而降:有人說,正是郭太后為了一挫司馬大將軍的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