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1/4 頁)
司馬懿見荀彧不再將交談的話題引到眼下的時事上去,此刻方才鬆了一口氣,沉吟片刻,慢慢斟酌著字句,極為小心地說道:“其實,當大池塘裡的一條小魚也罷,當小池塘裡的一條大魚也罷,於學生而言,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的。但在學生眼前的忖度之下,還是願意選擇當大池塘裡的一條小魚。因為學生堅信,只要假以時日,學生一定能成長為大池塘裡的一條大魚的!”
“南陽的諸葛亮、江東的周瑜,都是和你年紀相仿的青年賢俊。他們所選擇的,是去當小池塘裡的一條大魚。因為他們那樣做,見用也快,立功也快,成名也快,倒也算得一條捷徑。”荀彧的眼角邊泛起了淺淺的笑意,彷彿早就猜中了他的答案似的,靜靜地看了他半晌,方才開口道,“而司馬仲達你的眼光卻是沉下心來,默默地選擇了當大池塘裡的一條小魚!就憑著這一份甘於寂寞,能屈能伸的韌性,為師便不得不對你另眼相看!只不過,當大池塘裡的魚兒,並不那麼好當啊!你大概須得熬到許多大魚小魚都衰老、病死在了你前面之後,才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這可是需要漫長的守候和巧妙的周旋才行哪”
“多謝令君老師指點,學生記住了。”司馬懿面不改色,只是平平靜靜地答了一句。
“對了,仲達,你在丞相府東曹屬的位置上,還幹得稱心嗎?你若是覺得不夠順遂,為師想將你調入尚書檯來擔任掌管天下財賦的度支尚書之職,官秩為真二千石,”荀彧拿起那隻“犀角杯”,將杯中清茶一飲而盡,然後看著司馬懿,款款說道,“你意下如何?”
“這個學生在丞相府東曹屬一職上幹得甚是滿意,暫時尚無外放任官的想法。”司馬懿急忙躬身深深謝道,“多謝令君老師處處提攜之恩。學生沒齒難忘。”
荀彧將那“犀角杯”握在手中仔細端詳了許久,才又輕輕放回了桌几之上,悠然說道:“你我師生之間,本也不必如此客氣。也罷,你這隻‘犀角杯’,為師便收下了。不過,古語有云:‘來而不往,非禮也。’為師亦有一物回贈於你,你可千萬不要推辭了。”說罷,向荀惲使了個眼色。荀惲會意,退下堂去。
“這這如何使得?”司馬懿一聽,頓時漲紅了臉,連連擺手說道,“令君老師此舉,實在是折殺學生了!”
他正推辭之際,但見荀惲雙手託著一方錦盒上堂而來,遞到了司馬懿面前。
錦盒在他眼前緩緩開啟,只見裡邊的黃綾墊子之上,赫然放著一塊手掌大小的月牙形玉玦,通體瑩白,明潤如酥。尤為令人嘖嘖稱奇的是,玉玦身上盤繞著一條醒目的紫紋,狀似蟠龍,活靈活現,盤卷俯仰之際顯得威猛無儔。
“紫龍玦?”司馬懿一怔,“這便是傳說中當年周文王三顧渭濱禮聘姜太公出山的那件曠世奇珍——紫龍玦?”
“不錯。”荀彧深深地點了點頭,緩緩說道,“此寶乃是當年關中第一名士許劭評價為師為‘濟世奇才’而贈予為師的。五官中郎將曹丕得知此事之後,也曾多次親自前來拜請一觀。為師鄙薄他的為人,一直都沒有拿出來給他觀賞過。如今,為師將此寶贈送於你——望你睹玦生志,砥礪不已,早日成就一代偉器,為我大漢朝立下赫赫奇功!”
“復三公”是假,“廢三公”是真。
“父親,您對司馬懿實在是太過優禮了!”待司馬懿離府之後,荀惲終於按捺不住,對荀彧說道,“孩兒總覺得這司馬懿城府極深,虛實難測。只怕父親大人對他付出再多的誠心摯意,也未必感化得了他。而且,司馬氏一族自先京兆尹司馬防時起,就和曹家的關係太緊密了,他們是不會站到我們這邊一起對付曹丞相的”
荀彧靜靜地坐在木榻之上,雙目深深沉沉地凝望在育賢堂門口之處,彷彿看到司馬懿還一直站在那裡似的。過了許久許久,他才悠悠一嘆,道:“惲兒,你說得沒錯。司馬氏一族確實與曹家關係甚密,為父也不可不對他們有所提防。今日和司馬仲達的這番交談,為父多方明言暗示,也僅僅是希望能使得他們不要過於傾附曹家罷了。當然,他們能站到咱們這一邊自是最好;退一步講,也至少不能讓他們為曹家助紂為虐
“這個司馬懿,你可不要小看了。你記著為父今天的預言,大約再過二十年,無論朝局如何變幻,他都會脫穎而出,風頭定能蓋過為父!唉!為父今日對他親而撫之,多方示恩,又何嘗不是為我荀氏一門預留後路?惲兒哪!對司馬懿這樣的一代人傑,誰也不能等閒視之啊!他胸中城府固是深不可測,但言行舉止卻始終是循理而動,從容中道,並未有何悖禮違法之跡。你也不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