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3 頁)
孫一事更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與興趣。
嘉明二十二年冬,年僅四歲的皇太孫繼位登基,年號和治,由理政王莫如意、左相徐天明及林老國公共同輔政,而後數十年間國泰民安屢創盛世,這自然是後話。
和治元年正月十五。
本應是普天同慶的上元佳節,此時京中一片哀慟,無人點燈、更無人燃放煙花,皇宮之中一片素海白花,數千宮人面帶傷悲地迎來一批又一批穿白戴孝的官員,為大雍嘉明皇帝送靈。
嘉明帝駕崩了,不出任何人的意料,不說他油盡燈枯的身體,只說新帝已存,他這過氣的老皇帝,哪能還佔著清心殿,不給新帝騰地方呢?
嘉明帝的靈柩前,百官悲痛欲絕,皇子們涕淚橫流,全都爭取表現出自己最悲傷的一面,不僅給世人看,更給靈柩前那站了整夜連孝服都未著的理政王看。
關於莫如意不著孝服一事,不是沒有御史提過,可莫如意向來都是一身白袍,說他這是孝服也未償不可。不過人人都清楚,這是人家不願意換,你能怎麼著?要是往後有人不開眼,說這平常的時候理政王還穿孝服之類的話,那可真是有命說話,沒命吃飯了。
莫如意站在靈柩前,看著棺槨裡閉目長眠的嘉明帝,心中無悲無喜。
這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從上京第一天開始,他所期待的就不是這樣的結果,他只是想為他盡忠、想為他擔一方風雨,能好好地擁護他、甚至扶持他選出來的太子,父子和美,難道不好?
可這一切都是奢望,從那包含屈辱的身世調查開始,他就親手敲碎了這個給自己編織的夢,你不仁,我便不義罷。
這樣簡單的道理,並未佔據他太多的心神,可他依舊眉間輕鎖,看著滿殿痛如失父的朝臣們,他惦記的卻是新建成的理王府中。那幾月也未曾睡過一個好覺的人。
應該在事發後讓她去牢裡住幾天的,或許這樣會緩解她心中的驚恐與愧疚,好過現在,在他面前裝著不在意。卻無時不刻不想那日的事,每晚都會噩夢到哭喊、害怕到發抖。她以為他不知道,卻忘了他就陪在她身邊,每晚抱著痛哭不已的她。他的心又豈會好過?
若不是為了他,她怎會做下那樣的事?她這麼膽小的人,連法場都不敢去,卻活生生地把人打死在眼前。她如何不怕?可他沒有一點辦法,每次安慰她都笑眯眯地說“我沒事”,讓他倍感無力。
好在。夏芷娟回來了。從聽說了這件事,夏芷娟就主動露面回到了白瑞寧身邊,對於過往種種,母女倆均不再提,至於白瑞寧的心意,能為莫如意做到這樣,無須言語。也能讓人看得一清二楚了。
有夏芷娟每天陪在白瑞寧身邊,總算還讓他放心一點。
目光轉向靈柩旁抱著小皇帝傷痛不已的林懷秀,不過四十多歲,卻已成了太皇太后,這個女人,莫如意絲毫不敢小看,從林懷秀的悲劇就能看出這個女人的心計之深,莫如意相信,他以後的路不會好走,林家表面上看是與他站在同一戰線,可歸根究底,卻是林懷秀的擁護者,林老公爺的固執給了林懷秀與自己抗爭的本錢,徐家更不會完全相信他,在這三方鼎立的局勢下,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比以往艱難十倍!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他從在火場救出皇太孫時就知道,可他依舊這麼做了。
眼前的局勢不僅沒能讓他退縮,相反,還給了他無盡的激勵與鬥志,他必須讓林懷秀看看,林明秀的兒子,要比她的兒孫強得多!
與林懷秀哀慼面容下的精明雙眼視對一遭,莫如意再禁不起心中鼓譟,離開了大殿、出了皇宮,直奔皇宮外大街位置顯赫的理政王府。
他走得很急,有帶著十分的迫不及待,他突然很想見她,想見那個給他無盡溫暖與力量的人,只有在她身邊,他才覺得自己不是孤立無援,也只有在她身邊,他才能保持最後的清醒,否則在他滿心的憤恨之下,這朝局還不知會被他攪成什麼樣子。
理政王府簇新的大門前,兩座威武石��嘍遠�ⅲ��{頸上掛著太皇太后親賜的金鈴紅纓,一塊漆金大匾橫於門楣之上,相較於金匾的威武耀眼,上面寫著的理政王府四個字便顯得平庸了許多,字也僅僅是端正而己,與這門楣顯耀的地方不太相襯。
不是沒有人提過這件事,還有人暗中求了書法大家的字討好莫如意,可莫如意堅持不換,而一見這幾個字就眼中含笑的模樣,也讓人明白其中另有原由。
後來,人們知道這幾個字是出於理政王妃之手。
跳下代表理政王尊貴地位的八寶攢珠華蓋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