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第2/4 頁)
市的改革開發路線。
《破窯賦》中,呂蒙正反思道:“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蔡;武略超群,太公釣魚渭水。昔思衣而不蔽其體,思食而不濟其飢。人道我賤非我賤也今居朝堂極品,思衣有錦繡千箱,思食有珍饈百味。人道我貴非我貴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運乖命騫,難道這就是林安然的“時也運也命也”?
否極泰來,物極必反,正當林安然人生運勢極度低迷的時刻,千載難逢的機遇悄然降臨,真正的官場鴻運正滾滾而來
秦老爺子這次來濱海市,絕非普通的省親而行。
官場上有個有趣的說法,某年一號首長視察某地,行程之外自己興起去訪親,結果那個所謂的親戚是個裁縫,專門在街邊為人修褲子,自從一號來過之後,他是顧客盈門,從此商圖亨通,最後竟然自己開了一家制衣廠。
若說林安然當初到國家電視臺競標的是標王,幾千萬丟進去,未必有今時今日這個效果。
對已一號首站要到太平鎮駐軍視察,秦老爺子是心中有數。
故意讓秦安邦洩露自己的行蹤,則是一種試探。
一則試探一號首長對於老幹部的尊重程度,二來試探自己目前在黨內的地位。
當然,在第三方面,還有自己的心思。
對於老爺子來說,一號來訪,無非是一種尊重,但是對林安然來說,卻是一種難得翻盤機會。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中國經過了十幾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成就卓著,舉世矚目。特別是改革開放大開國門之後,徹底改變了林安然們這一代人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突飛猛進,計劃經濟體制的沉痾開始逐步顯現。僅從林安然自己看來,已經明顯感受到行政權力對於經濟發展的禁錮,政治體制改革已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按照這一政治法則,公開選拔領導幹部試點,自然成為探索政治體制改革的首要內容。
沿海發達地區始終佔盡改革風氣之先,自部分南方城市公開選拔領導幹部試點的經驗在國家權威媒體上相繼曝光後,全國各地紛紛群起效仿。
從中央到地方,變革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改革幾十年一慣制“伯樂相馬”式的幹部選拔任用體制的呼聲日高,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成為各地用人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
很快,這場用人制度的改革大戲,在全國上下風起雲湧地上演,並逐步在一些市級地方黨委,升級為一場顯示領導者魄力的政治競賽。
按照領導幹部任期制,明年,松江市級黨政領導班子就要換屆了,迅速創造出轟動的政績,保證自己在換屆中穩中有升,力爭更進一步,成為每一個市級領導的當務之急。
在歐陽書記的親自操作下,公開選拔縣處級領導幹部運動在松江市轟轟烈烈地展開。在連續幾個市委常委會議之後,市委一系列紅標頭檔案相繼高調地出籠了。全市首批推出公開選拔的縣處級領導崗位達十二個之多,列全省之首。從市直部門到大型企業,崗位之多,領域之廣,令其他地市望塵莫及,確實收到了轟動全省的效果。
為了穩妥起見,歐陽書記決定,首先拿青年幹部試水,確定全市第一個公開選拔的縣處級領導崗位是“松江市團市委書記”職位。選拔活動的目標是透過選拔一個,力爭發現一批,為全市二十一世紀的跨越式發展,儲備一批跨世紀青年後備幹部。
檔案規定: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和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採用組織推薦提名、群眾舉薦提名、幹部自薦提名三種提名形式,以組織推薦提名為主。
選拔程式為:推薦提名、資格審查、筆試、口試、擬定人選、組織考核、民主測評、公示、組織任命。
檔案要求:參加團市委書記公開選拔的推薦範圍,限定為市直和縣區黨政機關的後備幹部;年齡三十五歲以下;中共黨員;大專以上學歷;在科級以上崗位工作滿三年。同時明確規定,凡經過組織推薦的青年幹部,必須參加此次公開選拔活動。無故拒絕參加選拔活動的,三年之內不予提拔重用。
搞這樣一個“一刀切”式的硬性規定,就是為了保證參加選拔活動者的數量足夠多,以確保選拔活動足夠地“轟轟烈烈”。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偉大領袖的英明論斷,如今依然放之四海而皆準。經過幾天的發酵和醞釀,一位資深的老教師關向民終於挺身而出成為上訪的組織者,小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