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第1/4 頁)
在康熙身邊的人抵抗力要很強才行,誰去經得起一個帝王的猜疑,不過康熙畢竟也是這麼多年的皇帝了,並不是那昏庸之人。只是現在朝中的形勢他不是看不清,也知道兒子們對他這個位置虎視眈眈的,但康熙並不喜歡。
身為帝王,他並不喜歡兒子們算計著他的位置,他想給誰就給誰,輪不到他們對這個位置起了謀心了。
只是康熙的想法並不是皇子們的,當然,也有部分的皇子對這個位置是有心無力的,但何嘗不盼過康熙選中的是他們呢。
自胤禩淡出了朝中的視線之後,十四在朝中就更為的活躍了,也引的其它的黨派擔憂,特別是八爺黨的人看著十四這架勢,就覺得康熙要把皇位交給十四的頭上了,他們怎麼能不心急。
而十四對朝事的那份熱情和朝氣也讓康熙欣賞著,他承認十四這個兒子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是這樣年輕朝氣的十四讓康熙彷彿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了,所以康熙有時候也由著十四在朝中折騰著,更是大大的助漲了十四這邊計程車氣。
德妃對此內心歡喜不已,雖然康熙沒有升十四的爵位,但德妃認為那是遲早的事。現在的德妃彷彿銳變了,昇華了,在康熙面前的好妃子,胤禛和十四面前的好母妃,後宮裡的本份低調妃子。為了不給十四添麻煩,德妃如今在後宮裡,比以往的幾十年更為的低調也更為的小心謹慎,可以說是步步為營。
而心急的便是宜妃和玉妃年氏,佟貴妃這邊也是淡定不了,若是十四上位,以佟府在身後支援著胤禩,到時候定討不了好。而且十四曾也是八爺黨的,現在獨身出來了,但對八爺黨的一些東西十四還是瞭解的,所以這也是八黨爺和佟貴妃擔心的問題。
不過胤禩卻依舊安然,還在景陵淡定地待著,讓老九和老十穩住他的黨羽,隨著十四在朝中蹦達著。康熙五十三年和五十四年是歷史上胤禩的最大災難,如今他已經躲過了,待他儲存好力量,再出去,看誰攔得住他,所以現在就讓十四多跳幾下吧。
康熙五十五年,大清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禍亂西藏。這事件在朝中引起很大的反響,準噶爾這邊可是康熙的心頭大恨,這仗打了這麼多年,雖然清兵也一直打勝仗,可沒有把準噶爾給滅了。準噶爾在康熙的眼裡就是個打不死的蟑螂,休息幾年又卷士重來,可以說是野心勃勃,也是大清的心頭大患。
戰爭又打響了,清朝廷這邊肯定是要援助西藏的,若真的被準噶爾給把給西藏收入囊中,那對大清是相當的不利的。
本來平靜的朝堂因著準噶爾出兵西藏而炸開了鍋,各個黨派開始為自己的支援的皇子爭取機會,也為了他們的利益。
而這一次,皇子們紛紛請旨帶兵去西藏平亂,滅了準噶爾。老三胤祉、胤禛、老五胤祺、老七胤佑,老八、老九、老十,十二、十四等等,只要沒有被禁,而且活著的皇子都出來請命了。
老七胤佑雖然這麼多年一直在朝中默默無聞的,雖然知道自己與皇位無緣,可皇家的兒子怎麼可能一點熊心壯志都沒呢,所以這個時候老七也出來了。
而十三還有成了年的皇子們也都出來了,康熙看著這一眾活力的兒子們心裡是萬分的自豪的,至少大清出事了,兒子們是一呼百應,積極的出來為大清解決危機的。不管兒子們什麼心思,但這在康熙的眼裡是團結的,是力量的。
西藏雖然土地貧瘠,可在康熙的眼裡卻是塊割捨不了的肉,康熙一直都想吃下西藏,只是沒行動而已,現在他都沒有吃,怎麼輪到準噶爾那敗將呢。所以這一次康熙想讓兒子們援助西藏的同時,也是有心收復著西藏,當然不能派幾個兒子去,這不是讓西藏對他們也起了防心。
所以只能派一個兒子去,只是要派誰呢,哪個兒子最適合?
因著康熙沒有決定誰去,所以皇子們、朝臣們、后妃們都積極了起來,現在康熙年邁了,出兵就代表著有兵權了,能不積極嗎。
第四百八十六章為長為尊
西藏掌帥之事沒定,大家的心思都蠢蠢欲動的,康熙從小就重視著兒子們的學習,不論文還是武都一個不落,所以皇子們個個都很優秀,只是誰更突出一些罷了。
康熙也沒有折騰大家多久,援助西藏的主帥人選很快便落到了十四的頭上來,大家雖然也猜到是這樣的結果了,可還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十四這邊中了彩頭,不知道有多歡喜,整個人覺得那個位置又離自己更近了。德妃雖然在大家面前還是很淡然,可回到永福宮裡,那可是得意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