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覺疲累,勒馬駐足,就拿著馬鞭子,向著山崖下面一指:“登高望遠。六年了,你看這帝京如何?”
這是大昭寺旁邊的一座山,要更高更陡峭一些。
在這個高度,已經能俯視整個大昭寺,更能遠遠俯視整個帝京。
城牆高築,房屋商鋪,鱗次櫛比。
層次清晰的外城,內城,還有被環繞在中間的紫禁皇宮,一眼望去,煙火氣息裡,透著一種睥睨的巍峨。
只這麼一看,便能生出層雲之上的豪氣來。
顧覺非勒馬停在蕭徹身後一些,只道:“繁華勝往昔,百姓皆安樂。皇上這六年來,想必是勵精圖治,卓有成效了。”
“哈哈哈……”
蕭徹忍不住就大笑了起來,聲音裡卻是幾分嘆息。
“我當年這皇位如何坐上的,你是再清楚不過,又哪裡敢有半分的懈怠?這個皇帝,我當得太累了。”
當皇帝的累,當臣子的便不累了嗎?
在他面前掰扯,有什麼用?
真嫌累,乾脆點直接滾吧。
顧覺非微微笑著,目光裡卻一片睿智的理解與體恤:“累了皇上您一個,造福的卻是天下蒼生百姓。至於昔日的那些事情,早都過去了,又何必掛懷?”
十三年前的那一場宮變,顧氏一門乃是重要力量。
顧覺非身為顧家嫡長,十分清楚。
當時順宣皇帝病重,儲位未定。
皇后出身衛氏一族,乃是如今衛太傅的妹妹衛嬙,膝下七皇子年才五歲,但因為身體太弱,一直有夭折之險,只起了個乳名叫著。
另有德皇貴妃陳氏所出的四皇子蕭齊,向來為先皇所愛。
蕭徹身為先皇的三皇子,生母則是不大受寵的端妃紀氏,本身性格偏向溫和,也不很出挑。
若沒那一場宮變,誰也不敢相信,最終登上皇位的竟然是他。
外面傳的是:
順宣皇帝病重,四皇子蕭齊得知其立下了遺詔,要七皇子繼位,怒而生奪位謀逆之心,竟然聯合內外,發動宮變,殘忍逼殺了皇后衛嬙,連年僅五歲的七皇子都沒有放過。
幸虧顧太師及時趕到,又有永寧長公主攜兵而入,四皇子才最終沒能得逞。
只是那個時候,原定繼承儲位的七皇子已經無救,皇后更已自刎,四皇子又有謀逆之罪,斷斷不能繼承大寶。
是以,由顧太師牽頭,扶立了當時並不出眾的三皇子蕭徹,才穩定下了朝局。
至今,已是十三年過去。
四皇子早就病死獄中,昔年參與宮變的那些人,也在種種的變故之中,化作了塵埃。
耿耿於懷的,沒有機會再開口;從中得利的,自然守口如瓶。
至於原本就不知道的,以後也永遠不會有知道的一天。
世間事,真相本就沒那麼要緊。
顧覺非靜默了良久,並未再言語。
蕭徹也是久久佇立,目光緩緩從那繁華帝京重重高牆上收回,落到了大昭寺山前。
那些人得了顧覺非已經離去的訊息,大多已散了,只是仍有幾個不甘心,心存懷疑,徘徊在山門。
“方今京城,人人都盼著你回來。朝野上下,更因為立儲之事,相互傾軋,亂成一團。就連原本薛況手底下那些箇舊部,也因為朝廷與西域各族議和之事,藉著與文官的矛盾,上下折騰……”
樁樁件件,說來都是糟心的事情。
蕭徹終於還是沒忍住,冷笑了一聲:“他們個個都要逼死朕!”
這麼久了,終於用了一個“朕”字。
顧覺非修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帶著些微倒刺的馬鞭子,無聲無息,也半點引不起旁人注意,頗有些悠閒。
他只道:“朝中最不缺的就是老糊塗。六年前,皇上不已經很清楚了嗎?”
六年前。
這明裡暗裡,又開始罵顧太師了。
蕭徹聽得清楚明白。
“你都決意要回去了,還記恨當年的事?”
“天衣無縫的計劃,險些便功敗垂成,我更是事後才知道,世上竟還有老子,巴不得他兒子去死,能在背後狠狠給捅上一刀……”
他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顧家嫡長了!
顧覺非甩了甩馬鞭子,也不願意再提當年的事。
“時辰也不早了,皇上甩開朝中政事,怕回頭又堆起來處理不完了。還是早些回去的好。”
“你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