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既然吳桭臣頭腦清醒,都已稱呼自己為主,蘇景又給他一顆定心丸,“先生放心,你那外甥聰明伶俐,揆敘膝下只此一子,你妹妹的福氣,尚在後面。”
“多謝主子贈言。”吳桭臣拱拱手,親妹妹已經見過無憂,他可是來給人做幕僚,不是訴苦的。他話鋒一轉,道:“請恕小人冒犯,不知主子讓人傳小人入京,是否與小人開的四門書院有關?”
果然不愧是隱忍多年的吳桭臣,一下就挑中最重要的地方!他用吳桭臣,一大半是吳桭臣身上的名望,而吳桭臣為何能在江南有大名望,因為吳桭臣在吳江縣開了一家四門書院,二十年中,教出了七個進士,五十九個舉人。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三年一大考,七個進士,就表明四門書院每屆至少出了一個進士,須知道,許多書院開了幾十年,學生裡還沒有一個進士。
四門書院,至少在江浙一帶,是數一數二的書院,而江浙一帶又是大清文風最盛之處。
不僅教學出眾,吳桭臣還有一個最聰明的地方,在許多書香人家都千方百計把科舉秘訣隱藏的時候,吳桭臣收集考卷,又說服自己的學生,每年都請那些中舉中進士的來書院講學,傳授自己的經驗。那幾日,無數學子云集四方書院,吳桭臣並不令人設限,凡來聽的,不管是否師從四門書院,他都讓人進去,還自掏腰包,把那幾日的爭辯等記錄印刷。學子們只要掏三十文字錢,就能買一份記錄冊回去。
這樣一個吳桭臣,在士子中如何能聲名不盛。
讓蘇景最看重的,還不是他的聲名,而是他獲取這份聲名的手法。
☆、第38章 清聖宗
眼下吳家在江南,看起來或許無財無權,但又有誰敢無緣無故欺到吳家人頭上?
這樣善謀善忍又滿腹野心的人,用好了,必然能起到大用!
蘇景滿臉讚許,道:“先生果有大才!”他看了一眼魏珠,後者識趣的關門出去,蘇景手一指,“先生請坐罷。”
看吳桭臣從善如流坐下,蘇景道:“先生可曾聽說過‘清平談’?”
清平談?
“您說的,可是此時行銷江南的週報《清平談》?”
“沒錯。”蘇景望著吳桭臣,並未隱瞞,道:“不瞞先生,那週報《清平談》正是我令人創辦。”
吳桭臣臉上露出震驚之色。
今年五月的時候,揚州忽然出現一個自稱為報社的地方,報社總管薄萬青帶著手底下一幫稱呼為記者的人,收集整理揚州地界的資訊,刊載在自家稱呼為《清平談》的書冊上。說是書冊,其實薄薄一本,看起來倒與朝廷邸報差不多。薄萬青等人宣城他們的《清平談》七日一出,是為週報,報上的故事訊息,則叫新聞。
為何七天出一冊新的就叫週報沒人去關心,人們在乎的,是這週報開始寫的不過是些市井小民的流言雜事,後來所謂的記者們或僱請,或親自下鄉,蒐集鄉下鄰里間的爭執,又有記者與衙役師爺等人結交,獲取衙門官司的最新訊息。因一開始這週報乃免費傳送,由報社聘請的報童在市井間呼賣,人們在嘲諷是哪家敗家子無聊出來胡鬧時,卻不拒絕免費看些坊間趣聞樂事,週報因此大受歡迎。
等到六月初,不僅是揚州,江南一帶,因水路通達,行商眾多的緣故,這週報蔓延四方,竟有說書先生憑藉週報上的軼聞在茶樓說書了。週報開始收費,也不再印成之前冊子的模樣,而是四張大紙,正反都印刷有字,區分版面,甚麼主版副版,三版四版的,一共劃分出八大版面。因百姓都看慣了,一時離不得,週報也不過十來文錢一份,民間一條巷子,常常有幾家人湊起來買一份,讓識字的念出來,聚在一起聽聽稀罕。
六月下旬,薄萬青又出了新招,開始在週報專門的商版上刊載比較當地各類商鋪貨物的質量以及價錢高低,至此,大家終於注意到這份週報的力量。
吳桭臣就曾聽說過,蘇州原本一個醬油商,祖上三代都是做醬油作坊,產出的醬油以色清味厚行銷蘇杭,結果週報一個記者不知如何,與醬油作坊一名幫工換了身份,頂替那名幫工去作坊幹了半個月的活,寫出一篇黑油商人的文章刊在週報的商版上,裡面詳細寫出了作坊收用市場黴爛黃豆搓洗暴曬後拿來制醬的事情,又透露作坊倉庫常年破爛,老鼠成災,有碩鼠落入缸中,作坊管事令人將老鼠屍體撈出便是,醬油依舊販賣給百姓。這新聞一出,江南轟動,百年字號,被暴怒的百姓打上門,連招牌都給拆了,醬油缸全部砸破砸碎,這還不算,許多大批購買這家醬油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