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著福臨屁股底下的皇位聽令,而不是尊敬服從他這個人。
這一點福臨心知肚明,光看濟度對他的態度就很明顯了,人家除了參與議政會時得跟他當朝陳詞,平時都壓根不正眼看他。
福臨想到這個就心塞無比,忍不住颳了座下的濟度一眼,再看下首端正坐著的博果爾就說不出的順眼了。
博果爾一下子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撩撩衣襬再次跪下,朗聲道:“能為皇兄鞍前馬後,盡忠效勞,臣弟當盡心竭力,不敢言苦。”
濟度不著痕跡地皺了一下眉頭,嶽樂倒是比先前顯得更沉著了三分。
福臨聽得更開心了,緩了緩後想著是時候辦正事兒了,從御案上抽出一封藏青色封皮的奏摺,在開啟摺子的一瞬間,情緒立刻就糟糕起來:“博果爾,你在摺子中同朕所言俱皆屬實?”
“臣弟所言不敢有一句虛言,因近年連年征戰,致使流亡遍地,許多百姓落草成寇。為防賊患,各地加大養兵力度,進而需要多徵賦稅以養民兵,百姓交不上賦稅而病餓,許多人活不下去又變成了賊盜,以此迴圈往復,惡性迴圈,長此以往,事情只會越發惡化。”博果爾說道。
這也確實是他實地考察後發現的問題,博果爾因此一下子就想到了上輩子一個叫王命嶽的官員所提出的屯田主張。
王命嶽是福建123言情人,本應於開春科舉考中庶吉士,這是個可用之才,已經被博果爾秘密命人找來收為幕僚了。
摺子福臨看過後就交給嶽樂看了,濟度就沒這個待遇,他還是第一次得知此等情景,面色一時也變得凝重了。
博果爾繼續說道:“依臣弟愚見,各省並非推諉塞責而有意不上繳足數歲銀,實在是百姓家中再無餘糧。設若因朝廷國庫告急而加大賦稅徵收,也只能激化矛盾,而不能解燃眉之急。”
加派賦稅是一部分宗親貴族們主張的,怎麼樣,現在被打臉了吧?福臨繼續斜眼瞅濟度,發現濟度仍然不搭理自己,而是側耳聽博果爾所言,一時間覺得有些無趣。
濟度感覺到福臨在勝利後示威似的看自己,實在是懶得回應他——小皇帝八成是忘了,在這件事兒上自己難得跟他站在一塊,都是主張屯田一派的。
福臨吃了個軟釘子,抬手慢吞吞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調整了一下心情才問道:“朕普一親政,就下令讓各省監督農民墾荒屯田,還給予他們三年後可以將所屯之田變為自己產業的獎賞,可惜有小人暗中作梗,效果一直不甚明顯。”
博果爾知道福臨口中的“小人”是暗指主張加派的各位宗親,不過這話福臨能說,他不能順著介面。再說了,屯田施行三年效果仍不明顯,還真跟宗親們關係不大。
恰好福臨提起“小人”了,他趁機反映道:“地主豪強強佔土地,農民們墾田也不過是白做工,因此江南各地方百姓積極性都不高,卻也有人被官府抓了壯丁做徭役墾田開荒,為地方官充作為政業績。”
其實還不僅是這樣,各地方官員虛報功績、強佔農民良田當做是墾荒新開的土地,種種現象都常有發生、屢見不鮮。這是博果爾上輩子以靈魂狀態看到的,他可沒法如實跟福臨解釋自己是如何知道的,因而也只能暫且不提。
即便如此,他今天說的也已經足夠了,看福臨一臉震驚的模樣,明顯是沒有想過自己的屯田舉措不僅沒有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反而害得他們多加了徭役。
小皇帝總是這樣天真,因為頒發下去的命令就能得到執行,取得好的成果。博果爾看他有點可憐,上輩子的自己何嘗不是這樣,懷揣著一腔熱血以為憑藉努力一定可以造福民眾,是變成靈魂,守在紫禁城跟隨歷代皇帝見得多了,才意識到當初的自己是多麼天真可笑。
☆、第13章 京中諸事
一跟領導彙報工作,加上事情確實很嚴重,四個人一直討論到快宮禁閉宮門的時辰才算是把大基調定下來。
期間福臨當然得管飯,考慮到他跟濟度兩人相看兩厭,對著彼此的臉都沒有胃口,博果爾是跟濟度在側殿用的餐。
臨到屯田的事情討論的差不多了,時辰是太晚了,福臨不大好意思了,盛情邀請博果爾和嶽樂留下來住一晚上,直接參加明天的早朝。
他倒是沒邀請濟度,不僅因為福臨不樂意看到他,還因為知道邀請了人家也絕對不會留下來,福臨才不會自虐到伸臉給對頭打,倒是嶽樂和親弟弟不一定會駁他的意思。
濟度面無表情目視前方,一派的高然肅穆,從福臨開口留人起就沒吭過一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