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4/4 頁)
,明覺終於被打動了。
機會永遠留給聰明且勤奮的人,蕭景鐸這樣有恆心有毅力,即使身負仇恨,明覺也願意拉他一把。
明覺在心中暗暗道了一聲佛,我佛慈悲,希望清源寺的這段歲月能磨去蕭景鐸身上的戾氣,讓他日後不再大造殺孽。
。
蕭景鐸從前總聽旁人說寺廟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他原先還不信,只要自己下了決心,在哪裡修習不一樣呢?直到他自己住到寺院,蕭景鐸才不得不承認,真的不一樣。
寺院中往來都是文人墨客,不時有學問超群的大儒前來和諸位高僧清談,就連路邊隨便一個小沙彌都通文認字,日夜與經書為伴,這種環境實在很適合治學。要知道亂世剛剛結束,新朝也才穩定下來,外面的百姓多數大字不識,能待在一個全是讀書人的環境中,這對蕭景鐸的意義大不尋常。
蕭景鐸跟隨在明覺大師身邊,每日見識的人立刻上升了許多檔次,他那半吊子的學識也在穩步增長。寺院裡藏書極多,蕭景鐸大多數時間都消磨在此,有一次他在抄書時被大師看到,大師實在不能忍受他的字,只好親自指點蕭景鐸書法。蕭景鐸知道自己並不曾接收過專業的書寫訓練,字跡在這些高人眼中不入流的很,於是很坦然地接受嫌棄,然後私下裡越發勤奮地練習。
要知道練字可不是一件省錢的事,蕭景鐸白吃白住在清源寺,現在還要耗費人家的紙張和筆墨,他內心實在愧疚,於是主動向明覺大師提出:“大師,我能幫佛寺做些什麼?”
明覺只是笑笑:“不必。”
明覺倒也沒有客氣,清源寺是皇家寺院,除去皇室每年豐厚的香油錢後,佛寺名下還有許多耕地、佃農、雜役,這些人依附於清源寺,也只需要和清源寺賦稅,所以清源寺並不缺錢,更別提蕭景鐸消耗的這些細枝末節。
蕭景鐸還是堅持,明覺不在意是大師的事,但是報答卻是蕭景鐸自己的事,蕭景鐸從不會將這些混為一談。見蕭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