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2/4 頁)
所以對三嫂狄心月說的話只能不置可否,淡淡笑了笑就算完,靜靜等著狄心月還會說什麼。
果然一開始說的那話只不過是個開場白,狄心月接下來就開始對嘉宜訴苦了,說她家的男人在國子監裡把每個月的月例銀子十二兩都花得精光,還要她拿陪嫁出來倒貼。
薛府主持中饋的夫人葛氏治家嚴謹,各房娶親的少爺給的月例銀子是六兩,加上娶進來的媳婦,兩人加起來十二兩。
嘉宜豎起耳朵聽著三嫂訴苦,不明白她為何跑來跟自己說這個,難道是她太閒了?
狄心月又說起她在孃家時,嫡母挺摳門,她嫁到薛家,陪嫁不過才五百兩銀子,另外陪給了她一個一百多畝土地貧瘠的莊子。那莊子一年不過幾十兩的出息……
嘉宜想,就算她這個三嫂的陪嫁不多,但是這也是京城裡面大戶人家嫁庶女的標配,也沒什麼可抱怨的呀。當然,她比起好多庶女幸運,她的嫡母陪了一千兩銀子,另外一個二百多畝地的莊子還有一個京城裡的地段一般的鋪子,據說,那莊子一年也有二百兩的出息,還有鋪子也有三百多兩,加起來,她一年大概會有五百兩的收入。
其她的老太太給她添妝的就不說了,香料鋪子一年賺一千兩銀子以上,另外老太太給她的莊子和鋪子一年下來也有一千兩銀子以上的收入。這樣的話,嘉宜的陪嫁一年會給她帶來二千五百兩銀子以上的收入。這比起京城裡絕大多數的公侯權貴之家的嫡女也不遑多讓了。比起庶女來說,那肯定強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當然,老太太給她的添妝可不是在明面上的嫁妝單子上,老太太給她的時候可是交待了,這個添妝萬萬不能讓外人知道,就是她的丈夫也不能立即說的,至少也得等上幾年,跟他有了孩子,夫妻感情深厚了再說。老太太說她是過來人,這些年見過太多大家小姐嫁出去,手裡頭的嫁妝被丈夫或者夫家給揮霍掉的事情。
老太太還說,有些大家的少爺別看外頭看著人五人六,可是成了親後,日子一久,什麼樣的紈絝德性都冒出來了。很多人就會盤算著花妻子手裡的嫁妝,等到把妻子手裡的嫁妝花得差不多了,你再拿不出來了,他就不歡喜了,說你藏銀子不給他花。於是兩夫妻就得吵架,再往後男人就收房納妾來氣你,還有夫家的人看你沒錢了,也跟著一起踩你,你在夫家的日子就難過了。
老太太千叮囑萬叮囑,告訴嘉宜,這個女人的陪嫁一定要緊緊地握在手中,在夫家有錢,不指望著公中發的月例銀子過日子,那才會過得舒心。總之一句話,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小女子不可一日無錢。就算薛雲霖是狀元,看著人也好,但嫁過去了才知道,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還有過了一段兒日子才明白,他到底好不好。反正,老太太對嘉宜的要求就是她給嘉宜的添妝至少也得等好幾年,她跟薛雲霖有了孩子,薛雲霖也對她不錯才跟他說。並不是不相信薛雲霖的為人,而是老太太擔心嘉宜過早的說了,他丈夫不一定花他的錢,可要是他丈夫跟家裡人說了,薛家的族人知道了,也許就會來向她借錢。到時候,她是借還是不借呢?借吧,人家還了還好,以後要是不還,你還不能去收賬,否則可是得罪人。要是不借,這也是要得罪人的。最後就是人一輩子,誰知道會遇到什麼事兒呢,平時把老太太給她的添妝的產業的出息攢起來,等到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能夠拿出來救急的。
嘉宜當時就答應了老太太,說她把老太太的話都記在心中了,她一定會按照老太太說的做。
不過,等到她嫁過來後,當薛雲霖把他名下的田莊和鋪子都給自己管,賬冊都全部交到她手上後,她也有瞬間的衝動,就是把老太太給自己添妝事情告訴他,畢竟兩人成親了,那就是夫妻一體,最起碼要彼此信任的。但那也只是一時的衝動而已,她想起了老太太那切切的叮囑,還是決定遵守跟老太太的約定,過幾年再對丈夫說吧。
“弟妹,你看,我的陪嫁就是這樣少,哪禁得住左一個拿出來,又一個拿出來補貼家用。嫁過來快一年了,我貼出來了二百兩不止,不但把孃家陪嫁的莊子的出息花了,還把壓箱底的銀子花了不少,我心裡這個急喲……”
看到狄心月愁眉苦臉的樣子,嘉宜不由得開口問:“三哥名下的莊子和鋪子呢,一年也不少出息吧,怎麼他還非得花公中給你們的月例銀子呢?”
看了丈夫薛雲霖交給她的賬冊之後,嘉宜對薛家的少爺們名下的產業也是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按照她所想的,三哥薛雲衡和自己丈夫薛雲霖都是庶子,雖然丈夫在科舉上頭比三哥厲害,中了狀元,皇帝的賞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