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2/4 頁)
況園子這麼大,風景這麼優美,很多人就是拿這兒當旅遊景點來的,一般是大清早就從家裡出發,來這兒玩一整天,午餐晚餐都在食園解決,吃得酒足飯飽才肯離去,又豈有來了只吃一頓的道理?
這麼算下來,食園一天可接納的食客最多也就二三十人而已,實在是少得可憐。
從前大家在微博搶一搶,還能預定到位子,自從《中華有味》播出後,食園簡直成了吃貨們的朝聖之地,連盼在微博上裝的預約小程式入口一直就沒停歇過,預約的時間一直在往後排。
最近一次連盼刷後臺,發現人員居然都排到了兩年後。
第277章 新的機會
最近一次連盼刷後臺,發現人員居然都排到了兩年後。
兩年後是個什麼概念?毛毛和豆豆都會走路說話了!
食園大股東嚴易接著這股東風,在各大衛視又持續投放了食園有機蔬菜和果酒的廣告,從前這些東西只在J省內有得賣,如今跟著《中華有味》一起,散佈到了全國,賣到脫銷。
食園的食品線也在籌建中,嚴易打算把連盼常做的幾個小零食——肉乾、奶果子、芝麻糖之類的策劃量產,投向市場。
所以,園子的規模真是越建越大,以食園為圓心,食園食品&酒業&藥品有限公司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持續向外擴張。
園子原先所佔的地方就是J市的荒郊,附近人煙稀少,村民都是種地為生,沒什麼生活來源,如今食園大建,直接帶動一方經濟增長。
嚴易還在食園附近建立了各個生態示範基地,帶動百姓科學種地、很多原先在市裡或者在外地打工的年輕人乃至家裡閒著的中年人,都因此找到了工作,食園是納稅大戶,活生生的財神爺,政府焉有不扶持的理?如此一來,真是皆大歡喜。
雖然連盼是以食園起家,但事業發展到今天,食園反而成了眾多產業之中,進項最小的那一個了。
倒不是連盼不想把食園擴大,只是如今廚師只有她一個,生產力有限,難以形成規模。
因為之前發生過楊小葵那樣的事,連盼如今對收徒這件事,還是慎之又慎,這陣子她其實也一直在籌劃食園的招生要求,不過還沒有正式對外公佈。
好幾家媒體都拋來了橄欖枝,想要採訪連盼,都被連盼拒絕了。
她本人是無意往綜藝或是明星方向發展的,《中華有味》已經為她帶來了足夠的知名度,不需要再過分曝光了。
在林至的幫忙下,連盼聯絡了一個專業的拍攝團隊,單獨為她拍攝了一個約10分鐘的廣告。
廣告拍攝好以後,連盼直接把它投放到了微博上。
整個影片時長只有10分鐘,說是廣告,其實裡面有9分鐘都在做菜,做的是連盼的拿手菜之一,著名的閩菜——佛跳牆。
佛跳牆是道大菜,工序繁瑣,製作複雜,也是經常出現在國宴上的一道菜,不過這道菜雖然名氣很大,卻不算什麼絕密菜,廣東一帶的高階餐廳選單上基本都有這個,也不算什麼稀奇東西。
外頭宣稱自己是正宗佛跳牆的的飯店不要太多,具體正宗不正宗有待考證,不過這菜的富貴雍容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佛跳牆曾在國宴上招待過很多國家元首和使臣,可見其地位非同一般。
連盼之所以做這個,也是基於這個考慮在,想要收徒,總得拿出兩把刷子來吧?
就是她自己,從前在宮裡,練習這道菜的機會也不多,因為食材珍貴,皇帝也要以身作則,奉行節儉,故而御膳房只在逢年過節才做這個。
一小罈子一小罈子裝好,埋在專門的大罈子裡用火燜,要燜上一整天,一直燜到滿室飄香,勾人魂魄為止。
此菜原名福壽全,又叫八寶罈子,因為異香勾人,佛聞跳牆,故而才又名佛跳牆。
宮裡貴人吃的有限,多出來的罈子基本就被皇帝賞賜給得寵的大臣了,過年時,宮裡國宴完畢,外頭等候的各家僕人不用問,只要用鼻子嗅一嗅,哪家的馬車和轎子裡香味最濃,哪家今年就是得了聖人的青眼了。
從古至今,流傳關於佛跳牆的菜譜很多,各個做法都還不一樣。有擱鮑魚海參花膠煮的,也有就魚翅、瑤柱、香菇冬筍片煮的,富有富的吃法,窮有窮的吃法,總之,花樣很多。
不過雖然這菜花樣多,但總體大步驟還是差不多的,基本就是取海鮮和家禽和紹興酒一起亂燉。
廣告採用了快進的手法,每出現一道食材,字幕組就會幫忙打上字幕和說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