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畢竟,如果這蒙氏子是個冷靜理智、甚至利益為先,像趙高這樣的人,那隻要有高官厚祿,收服他不是難事。
可萬一這蒙氏子是個熱血當頭、不管不顧的孤勇少年; 一門心思就是要報仇而後快——那誰能攔得住?
胡亥還沒有見過這蒙氏子; 不好判斷他究竟是哪種人。
牛逼已經吹出去了; 如果連見都不敢見; 豈不是叫天下人笑掉大牙?
胡亥做好心理準備與安全防護; 而後傳召了蒙氏子。
心理準備不必提,安全防護那就太厲害了。
胡亥從內庫裡翻出將軍上戰場穿的貼身寶甲還不夠,把蒙氏長孫、只有五歲的蒙阿南也抱來了。
這可是蒙氏子的親侄子,總能相當於一道護身符?
有了這道護身符; 胡亥挺直了腰板; 感覺可以與蒙氏子一見了。
胡亥以為自己是最緊張的那個,其實馮去疾才真是如臨大敵。
右丞相馮去疾心裡苦哇。
因為當初看不過蒙氏被冤殺,又與蒙氏素有舊交,他偷偷幫助蒙氏二子隱姓埋名活下來。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 他就知道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肯定會被外人知道。可是他沒想到會是李斯。
自從猜測到李斯可能已知,馮去疾便一直心中惴惴不安,怕他報給了皇帝知曉、皇帝震怒下牽連馮氏一族,想要報給皇帝自首、又怕是自己疑心過甚、其實李斯尚不知情。
那句話是怎麼說的來著——怕什麼來什麼!
這次尋到蒙氏子,馮去疾原本打算現在自己別莊養上一段時日,等消去蒙氏子的戾氣再告知皇帝。
可是誰知道李斯又打了小報告!
這下好了,萬一出點什麼事兒,全是他馮去疾的責任!
所以送蒙氏子入宮之前,馮去疾對他進行了全方位的搜查。
“阿鹽,馮伯父我這也是不得已吶。”馮去疾使人搜查蒙鹽全身上下,確保沒有帶禁物,嘆氣道:“如今你全家老小,都給陛下接入了宮中。原本蒙氏還有你和哥哥蒙壯二人得以活下來。如今你哥哥蒙壯亡去,你便是合族的頂樑柱了。你可千萬不要拿錯了主意。”
十七歲的少年一臉冷漠,張開雙臂,任憑。
那搜查的兩名侍從,仔仔細細,從頭到腳,連頭髮絲兒都沒放過,最終衝馮去疾搖搖頭。
馮去疾鬆了口氣,神態和緩下來,溫聲道:“阿鹽,你是個好孩子。等入了咸陽宮,馮伯父我恐怕不能陪你入殿。你與陛下相見,記得要恭敬,不要觸怒了他。陛下有意起復蒙氏,你要抓住機會,光復門楣——蒙氏第三代的幼童們,全都靠你了。”
少年黑眸中哂色一閃而過,低頭沉默著系起外裳,入內室抱起準備進獻的禮物:一架古箏,與一筒毛筆。
馮去疾憐惜故人之子,少年造此大厄,也不以他態度為意,道:“我送你入宮。”
一路上無話,到了宮門前,馮去疾打量著少年所抱之物,忽然想起從前荊軻刺秦王、圖窮匕見之事。
“等等。”馮去疾伸手一攔,道:“阿鹽,這古箏腹中沒有藏東西?”
蒙鹽把古箏一推,“你自己看。”
馮去疾看他兩眼,不敢大意,輕叩箏腹,卻聽不出裡面到底藏沒藏東西,然而一旦開啟箏腹,倉促間卻合不起來,這箏也就算是毀了。
再看那毛筆,雖然小,然而腹中一樣能藏毒針。
馮去疾想了想,微笑道:“阿鹽,陛下富有四海,什麼沒有呢?他只是要見你一面。進獻禮物之事,以後再行,也不錯的。”
蒙鹽冷諷道:“馮伯父怕我衝冠一怒、叫皇帝血濺當場嗎?”他把那古箏和毛筆都摜在地上,冷笑道:“殺他何須武器?”
他自幼跟隨父親習武,掌風過處,便可碎人腦殼。
若他當真想要刺殺皇帝,那隻要只要能近人五步之內,皇帝便必死無疑。
馮去疾見狀,大急,勸道:“阿鹽,你可千萬莫要魯莽行事。”
“馮伯父大恩,阿鹽銘感五內。日後但有吩咐,阿鹽願赴湯蹈火。”蒙鹽沒理會馮去疾的勸告,在宮門口跪下來,衝著馮去疾磕了三個頭,也不管馮去疾的反應,起身轉身便走,把一段入宮路,生生走出了上戰場的氣勢。
馮去疾在後面急得拍大腿,“這孩子、他他他這是要去跟陛下生死鬥麼?”又急又怕,年事已高,險些當場暈厥過去;又不敢就走,守在宮門口等訊息。
誰知道,蒙鹽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