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頁)
大典,慕容湛登基改年號康和,新帝下令大赦天下,清和宮的清虛妖道被處以車裂之刑,大齊翻開了新的篇章,前太子妃蘇氏所出太孫慕容遜,立為東宮太子,太子妃趙氏封皇貴妃。
太子登基,太子妃並未封后,而只封了皇貴妃,這簡直就打了趙家一個響亮的耳光,趙家慌了,想找杜兆,可杜兆卻上折辭官,每日在府裡閉門不出,所有來訪之人一概不見。
杜子峰封太子太傅,任吏部尚書,算是大齊最年輕的一品大員,卻只住在自己的尚書府,彷彿跟杜府沒了干係一般。
崔九在武陵源住了三天,纏著碧青定娃娃親未果,一開河就忙著跟王記得商船走了,走的時候氣哼哼的,怪不得大郎說,崔九這麼多年了,仍跟個小孩子似的。
一切否極泰來,嚴冬過後,武陵源的春天來了,因為冬天兩場大雪,武陵源那幾個新挖的水坑裡,本來就存了不少雪,加上蓮花山的積雪融化,雪水順著山溪蜿蜒而下,流到武陵源,很快就積了半坑水,清亮的雪水映著四周的初綻的桃花真彷彿人間仙境。
一輛四輪馬車下了官道,趕車的是個十五六的小子,生的甚為壯實,年紀不大,趕車的技術卻著實不賴,手裡的鞭子輕輕一揮,馬車就拐進了武陵源的大道,衝著後頭道:“殿下,前面就是武陵源了。”
話音剛落,車門開啟,從裡頭探出個小腦袋來,看上去七八歲左右的樣子,眉清目秀,眉宇間有些跟他年齡不符的冷清成熟,正是太子殿下慕容遜。
他看了看兩邊兒:“這裡就是武陵源嗎?”
趙鵬點點頭:“跟我爹來過兩次,記得路呢,從冀州府的官道看見桃林,拐過來這條道直通著武陵源的牌樓。”
慕容遜沒來過武陵源,卻聽很多人提過,提的最多的就是他師傅,師傅雖然沒教自己多少日子,可慕容遜知道,師傅最喜歡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他的每把扇子背面寫的都是這一篇,正面是一幅桃林圖,綿延的桃林彷彿望不到邊際,有桃林,有山溪。
自己一直以為是寫意山水,可師傅卻說是武陵源,師傅說武陵源有最厲害的工匠,有最博學的先生,武陵先生,東籬先生,昌陵先生,太學致休後都來了武陵源,在武陵源的學堂裡授課講學,跟他說,如果有機會可以去武陵源的學堂裡聽幾堂課,會受益匪淺。
可自己堂堂一個太子怎麼能去老百姓的學堂裡唸書,豈不是笑話,他把這些跟奶孃說了,奶孃卻讓他問父皇。
慕容遜很怕父皇,父皇總是不苟言笑,對自己也甚為嚴厲,即使自己再努力的唸書,也極少得到父親的讚許,這讓他頗為頹喪。
皇 貴妃更不喜歡自己,因為自己不是她親生的,即使在東宮的時候,自己必須叫她母親,她卻從來都是冷冰冰的,整個東宮都是冷冰冰的,只有皇祖母對自己最好,每 次去皇祖母宮裡,都能有很多好吃的果子,點心,皇祖母沒來過武陵源,卻也說武陵源好,所以自己更加好奇,武陵源是個什麼地方呢?
他大著膽子問了父皇,父皇日理萬機,天天都要看很多很多的摺子,師傅說大齊很大,疆域遼闊,要讓大齊所有的老百姓都過上衣食豐足的好日子很難,自己問師傅為什麼難?自己所見的人,都能吃飽穿暖,哪怕那些做穢差的僕役,也沒有餓肚子的。
師傅說,他看到的只是東宮,再大些,只是皇城,皇城外有內城,內城外有外城,外城之外還有無數個州府下縣,小鎮,村莊,哪怕最偏僻的山溝裡,都有大齊的子民,他們靠著地裡的糧食餬口,指望著老天爺能風調雨順,能讓他們有個好收成,才不會餓肚子。
種 地自己知道,記事起,父皇每年都會帶著他種番薯,東宮的花園子裡,現在還有一片番薯地呢,栽上苗,澆水,然後就會長高到了,秋天就能收大塊大塊的番薯,但 是師傅卻搖搖頭說,老百姓種地沒這麼簡單,很是辛苦。讓他長大了親自去外頭看看,就明白了,自己現在就想出去,去武陵源。
慕容遜本來以為父皇不會答應,可這一次父皇卻應允了,但是讓他自己去,不許帶隨從,只能帶著趙鵬一個人,更不許說他是太子。
慕容遜傻眼了,這怎麼去?這麼去了,武陵源又怎會收自己,父皇讓他找師傅要推薦信,說只要師傅肯給他寫信,他就能進武陵源的學堂唸書。師傅真寫了封信,自己也改了名崔詢,跟趙鵬出東宮直接來了武陵源。
趙鵬:“殿下,您說武陵源怎麼有這麼多桃花啊,比南苑的桃林子還大出好幾倍呢。”
崔詢皺了皺眉:“以後不許叫我殿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