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內容簡介
唐德宗年間,在江南臨海的“雁蕩山”山區,一個自幼便遭人困禁深山荒谷地穴中的少年,歷經數年的迫害及凌辱仍然堅強的存活於黝暗的地穴中。
在上蒼的悲憐下,一場滂沱同情之淚而使孤雛得天之助逃離地穴,在興奮及茫然無助中踏入茫無所知的塵世。
人世間的一切皆是現實的,為了生存,使他變成一個不勞而獲的巨盜,但因本性善良及身受之苦,因此豪助貧苦而深得百姓以及地方俠義之稱道。
然而卻在一股邪惡之輩的勾誘陷害下,使他犯下了數件不容江湖武林的淫惡罪孽,頓令武林人士群情激憤的圍捕追拿欲加制裁,並在有心人時時散播孤雛所為及行蹤,終於將孤雛圍困深山絕崖之上圍毆成傷。
但在精明的俠義疑心而出面追查真相,這才得知孤雛之遭遇而使武林群雄怔楞愕然,皆為他悲慘遭遇掏以同情之淚,甚而身遭凌辱的幾位姑娘及家屬也悲悽的難以狠心誅殺淫賊。
就在峰迴路轉化群憤為同情之際,卻有邪惡幫派圍困群雄,並挑撥離間欲挑起武林群雄的自相殘殺。
孤雛自知事因己身而起,再也不願遭人利用而禍及他人,因而毅然的躍落萬丈絕崖之下以了罪孽及平息群雄的自相殘殺。
但是,邪惡之人的毒計得逞了嗎?後事究竟如何?
楔 子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天台山”不似“華山”、“泰山”的雄奇,也不似“峨嵋”、“黃山”有峻峰奇巒之勝,但卻是佛道兩家之勝地。
“天台山”北有四明、會稽諸山,南有括蒼、雁蕩諸山,天台適在其中,山的最高峰為“華頂”。
“天台山”山區佛、道寺廟道觀數十,其中以佛家“天台宗”,及道家“金庭洞天法輪院”為主的“南宗仙派”成為釋道兩家之分禮。
離“華頂”之南二里地,另有一高聳入雲的“天柱峰”,峰壁峻峭光突,偶或有老松斜出巖壁點綴峰景。
在峰壁間似有似無的狹徑曲折婉蜒好像可通往峰頂,但狹徑驚險萬分,加之罡風疾勁令人難以貼壁而行,稍有疏忽不慎便將墜落萬丈深淵,因此尚不曾見有人從狹徑登峰眺景。
穿過峰腰的雲霧而達至峰頂,可說是令人恍如登臨仙境,因為在峰頂之上竟然是個有如碗狀的谷地,而谷底一側山壁前有數棟高樓瓊宇聳立,四周奇松巨柏如林,紅白相間的萬點梅花綻開如紗帳,真令人有如漢代劉阮入天台桃源仙境之歷。
非但如此,樓宇之前尚有幾位仙女
咦?只見三位身穿華麗宮裝的仙女皆面蒙輕紗,左側一人尚摟抱著一個沉睡中的小孩,而三人之前卻有一名婦人正跪身叩首不止,淚水滂沱的悲泣哀求,真不知是怎麼回事?
莫非是那名美婦違犯了仙規?抑或是
三名蒙紗仙女似不為美婦悲悽的哀告聲所動,轉身行往另一方的山壁,不多時已隱入山壁之內。
啊竟然能穿牆入壁來去無阻?果然是仙女沒錯!
然而!
一段可歌可泣的悲恨故事就從此發生了
第一章 深山地穴 孤雛遭禁 豪雨解困 踏足塵世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瞑,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寒山有孤雛,幽居在空谷,
自嘆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層曦微吐,東方剛顯現一片魚白,大地尚籠罩在墨黑的暗夜中,重重翠巒奇峰萬狀的“雁蕩山”山區則迷漫於氤氳濃霧之中,別有一番朦朧美景。
“雁蕩山”,位於“江南道”之東,因山區高處有湖泊數處,北雁南飛停此過冬春來再北飛,故以此為名。
“雁蕩山”又以“雁蕩三絕”享有盛名。
第一絕乃是奇峰數百,峰峰突聳環列如屏,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幻象百出,其中又以接客僧、僧拜石、聽詩叟、睡猴、屏霞障、展旗峰、芙蓉峰、鐵城障等最為有名。
第二絕乃是瀑布(山中稱為湫),也是多而奇,如大小龍湫、三折瀑、梅雨瀑、羅帶瀑、燕尾瀑等等。
第三絕的巖洞也是特多,深幽之洞為數不下二十,其中又以靈峰洞、真濟洞最為有名。
曾有詩者讚頌“雁蕩山”:
“夾溪皆重重怪峰,突兀無寸土,雕鏤百態”
“雁蕩無山不巖,無巖不洞,無洞不水、無水不瀑”。
雖然“雁蕩山”勝景處處,但在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