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1/4 頁)
可以想象,一個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渺小的,但是千千萬萬的精神意志若是匯聚起來,這股力量是多麼的龐大?這就是聖道之力!
每時每刻,呂楊以五皇浩然氣溝通天地,都可以感覺到冥冥之中有龐大的聖道之力從虛空用來,追本溯源,投入自己的神庭識海。
呂楊神庭識海中的靈池每一天都在擴大,神庭中的匯聚的五皇浩然氣每一天都在膨脹。
一大早,春秋閣人山人海,書藝殿比一向備受神都讀書人的關注,因為每一次書藝殿比,都會有所謂的“天才”書寫書影響深遠的著述。
呂楊早已經打算好了,正式比試開始,呂楊凝神半晌,才提筆書寫:“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呂楊剛剛寫完這兩段,立刻引起了太書院中不少宗師和儒師的注意,甚至是文帝也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旁邊的大宗師則捋著花白的鬍鬚點點頭,似乎亦份外欣賞。
文帝笑道:“這呂卿還真是不簡單,每每都能寫出發人深省的東西來,這大學之道確實是言之有理!”
“聖上,那呂楊確實是天下少有之天才,你們看這兩段,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三條綱領的途徑。”
“這很契合咱們聖道中人的修行之本,語言凝練,表達清楚全面,這樣的功力可不多見,現在咱們很多大儒著書立說,也不過如此!”一位大宗師笑道。
其他大宗師紛紛點頭,頗為贊同。
呂楊繼續書寫,每寫完一段都將之挑上半空,懸在大堂中,讓人觀瞻,呂楊的五皇浩然氣本就不凡,雖然其色蒼白,但是毫芒隱隱顯五色,和其他儒生的浩然正氣一比,確實很出眾。
二十七名儒生各顯神通,一段段聖道文字在大堂上空懸浮,一時間蔚然浩蕩。
只見呂楊的頭上,又飛出幾段文字,大堂四周迴廊上靜靜觀看的宗師、大儒們抬頭觀看,有的已經禁不住張嘴小聲念出聲音來。
“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一位宗師讀罷,一時間竟然不能自己。這每一段都可以說是至理名言,為讀書人之追求和理想,呂楊確實再次寫出了言之有物的篇章來。
其實,呂楊書寫的是《大學》,“大學”是對“小學”而言,是說它不是講“詳訓詁,明句讀”的“小學”,而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
呂楊畢竟是聖道中人,平日裡最主要的功課就是養氣、修業。
隨著聖道道業的精進,呂楊越發感覺到“正心”之妙。所以,閒暇的時候,他就有意無意的開始“誠意”、“正心”、“修身”。
這無疑正契合《大學》提出的思想,有時候,呂楊不禁感慨,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觀念無論是在哪個世界,哪個時代,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譬如說這《大學》裡面提倡的大學之道。
《大學》分別解釋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理。
明明德是指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親民是指讓人們革舊圖新。止於至善是指要達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來獲得知識。
誠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齊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國、平天下是談治理國家的事。
怎樣治理國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討厭的,不加給別人;要得眾、慎得、生財、舉賢。
可以說,《大學》寄託了古人內聖外王的理想。
在大匡皇朝,聖道中人也是有這樣的理想的,這大學寫出來,立刻得到了儒師們的共鳴。春秋閣外,人山人海的讀書人看著轉抄出來的二十七大篇章議論紛紛。
“王衝號稱是王家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