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4/4 頁)
採用了孤注一擲的‘丁字戰法’,這種戰法理論是在區域性地區形成以多打少的戰法。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和副司令官伊東佑亨錯誤的以為中國艦隊的指揮官和指揮系統就在中國唯一的一艘萬噸級的戰列艦上,所以集中了己方四艘萬噸級戰列艦組成的強大火力均朝中國的唯一一艘萬噸級戰列艦開火,企圖透過擊殺中國艦隊的指揮官。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那艘萬噸級的戰列艦僅僅只是中國艦隊正面進攻的一個‘楔形艦隊’陣的主力艦而已,而中國艦隊的總指揮官和核心指揮系統則在以萬噸級戰列艦組成的‘楔形艦隊’陣的後面一個‘楔形艦隊’陣的指揮艦上。
針對日軍這種孤注一擲戰法,葉祖珪和薩鎮冰一開始便採取了應對方法。憑藉著中國艦隊軍艦數量的絕對優勢,兩人採用了‘鋸形艦陣’,也就是將中國艦隊臨時變化為十個‘楔形艦陣’,除了以‘遼寧’號萬噸級戰列艦組成的中心‘楔形艦陣’後面的指揮艦陣之外,其餘的八個‘楔形艦陣’依次在‘遼寧’號戰列艦的兩邊排開,兩兩之間互為犄角。
總的‘楔形艦陣’又隱隱形成了一個彎月鋸型大陣,對日本聯合艦隊形成了半包圍的態勢。
其中,正面以‘遼寧’號為中心的三個‘楔形艦陣’為劉冠雄指揮的中國艦隊第一支隊,左翼由三個‘楔形艦陣’組成,為程璧光指揮的中國艦隊第二支隊。右翼為林葆懌指揮的中國艦隊第三支隊。
只要時機允許。中國艦隊第二支隊和第三支隊立刻就能開到日本聯合艦隊的側翼,從側面對日本艦隊發起進攻。
在海面上,遠隔數千米之外,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判斷對方是彎月陣型的。只覺得對方是一字排開的陣型。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和副司令官現在就是這樣認為的。
由一個個‘楔形艦陣’組成的‘鋸形艦陣’的優點就是在同一時刻,相當於三角形的兩個面同時與對方相見,可以讓艦炮的發射規模和炮彈密集度增加一倍。能夠充分發揮軍艦數量多的優勢。
最重要的是‘楔形艦陣’靈活,可以瞬間便脫離戰場也不會影響總的陣型,因為旁邊的‘楔形艦陣’由於是斜對著前方,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