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蔣介石離廬山回南京進行軍事部署後,由中政會主席汪精衛繼續主持會議,汪精衛發表講話說;“犧牲兩個字是嚴酷的,我們自己犧牲,我們並且要全國同胞一齊犧牲。因為我們是弱國,我們是弱國之民,我們所謂抵抗,無他內容,其內容只是犧牲,我們要使每一個人,每一塊地,都成為灰燼。我們如不犧牲,那就只有做傀儡了。歷史上的元滅宋、清滅明,這兩次被外族侵略而亡,不是侵略者能使我們四萬萬人被殺盡,能將我們的土地毀盡,而是我們死了幾個有血腥的人之後,大多數沒有血腥的人,將自己的身體連同所有的土地,都進貢給侵略者,以為富貴之地。所以我們必定要強制我們的同胞一齊犧牲,不留一個傀儡的種子。無論是通都大鎮,無論是荒村僻壤,必使人與地俱成灰燼。我們犧牲完了,我們抵抗之目的也達到了。”汪精衛的話很不動聽,但他講的卻是實話:中國是弱國,絕無打敗日本的可能,所以中國的抗戰結局只能是兩條路,犧牲和投降。如果後來沒有美國參戰,中國和日本進行單獨較量的話,結局只能是犧牲和投降兩條路。在抗戰的開始階段,西方列強對中日戰爭大都持旁觀態度,只有德國願意出面調停。中國要求《九國公約》的簽字國開會討論制裁日本違反《九國公約》的侵略行為。1937年11月3日,《九國公約》簽字國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舉行會議,會議特邀的蘇聯代表表示支援中國,主張各國對日本進行集體制裁。但美國代表卻說:“既然日本政府已由德國出面調停,美國政府認為中國代表的態度不要偏激,以免影響調停,刺激日本。”美國代表還建議中國應該:“公開宣佈消除抵制日貨,保護日僑生命財產,與日本進行經濟合作,避開談論恢復戰前國土原狀的問題,前景還是樂觀的。”
英國代表表示:“英國政府將與美國採取完全一致的步調。”義大利代表則公然為日本辯護:“在戰事發生中,很難確定誰開的第一槍,這個責任便屬誰的問題,義大利打算譴責衝突的任何一方。”最後會議僅透過了一份宣言,指責日本在華行動違反了《九國公約》,建議日本停止軍事行動,但只是一紙空文,毫無任何制止日本侵略的措施。所以當時汪精衛對抗戰的悲觀看法並不太離譜,中國抗戰勝利不過是趕上運氣好的險勝,在1937年的時候,誰又能預測到八年後中國會沾美蘇之光成為戰勝國呢?
汪精衛還有一些話不便公開講,他私下說:別看現在全國一致高喊“徹底抗戰,犧牲到底”的口號,實際上真的準備為國家犧牲的人能有百分之幾?大部分人嘴上高喊犧牲,但他們內心裡犧牲的概念是讓別人去犧牲,而並不是自己犧牲。為什麼大部分人不肯講出不願犧牲的老實話?是因為他們害怕賣國的罪名,害怕承擔亡國的責任。中國後來抗戰的結果,的確應驗了汪精衛的分析,大多數人都以保全身家性命為第一目標,真正勇於流血犧牲的人是極少數。
中華文化的特徵之一就是“不準投降”,中國人可以原諒臨陣脫逃的逃兵,卻絕不原諒向敵人投降的降兵,這與西方國家正好相反。在西方國家中可以原諒向敵人投降的降兵,卻絕不原諒臨陣脫逃的逃兵。西方人認為在無力抵抗的情況下向敵人繳槍投降,也算盡到了軍人的責任,不算什麼可恥之事。而臨陣脫逃則是逃避軍人的責任,是軍人最大的恥辱。二次大戰中西方戰場上降兵很多,逃兵卻很少;而中國戰場上降兵很少,逃兵卻很多,這也反映出東西文化的差別。
蔣介石也明白中國不可能打敗日本,只有藉助第三國的軍事力量對抗日本。但藉助外國軍隊打日本也是非常危險的一步棋,這就是所謂的“引虎趕狼”,外國軍隊不會無償幫助中國打仗,其索要的代價可能也非常高昂。後來蘇聯出兵東三省幫中國趕走了日本人,但作為代價中國不得不將外蒙古交給蘇聯,外蒙古獨立也正是蔣介石藉助第三國抗日所付出的代價。
現在看來,中國和日本主和派的下場都不妙,在日本,主和的犬養毅首相被殺,後來還陸續有多位主和派高官被殺;在中國,主和的汪精衛被刺幾乎喪命,主和派的唐有壬等人也遭暗殺。在當時的情況下,對於一個高官來說,做少數的主和派要比做多數的主戰派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主戰派高官們號召別人流血犧牲,自己並不需要直接上戰場,並沒有什麼生命危險,而做主和派卻要冒被狂熱主義者暗殺的生命危險。
日本在戰爭時,也是一片主戰的狂熱叫囂,但主戰派儘管主張戰爭,卻不能保證戰爭的勝利。日本戰敗遭到割地賠款的苛刻制裁後,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