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同治年間,旅蒙商大盛魁看到生煙是蒙民生活習慣上的日用必需品。當時生煙產自山西曲沃,最大的煙莊有平遙人開設的魁泰和,祁縣人開設的祥雲集。為了適合蒙民的口味及運輸上的便利,大盛魁和兩煙商約定,各自做出名堂響亮的“魁生煙”和“祥生煙”,越做越精緻,越做越定型。
46香菸和通電
生煙有一定的包裝,每囤一百八十包,每包十兩重。祥雲集經常派人在歸化城永泰莊住莊,辦理銷貨之事。大盛魁每年大約走一千囤生煙,完全由祥雲集採購,每囤生煙價值二十三四兩銀子。據說光緒年前後,歸化城跑前後營的中小旅蒙商還不太多的時候,大盛魁一年也走過約兩千囤生煙。
不過,大盛魁銷售的菸草產品還是土式的旱菸和鼻菸,隨著洋商在中國開設菸草公司,大量西式捲菸進入中國,開始不斷擠佔“魁生煙”和“祥生煙”的市場份額。
眼下,中國市場上南方的西洋捲菸主要來自英美菸草公司,在口外、東北一帶,俄國商人老巴奪兄弟開辦的老巴奪捲菸廠生產的惠斯尼、明亞勒、御用、百利、菸葉、美人頭、合意、金鐘、金十字、雙魚等幾乎壟斷了東北市場,不過民間將這些俄國捲菸統稱為“老巴奪牌”。
在大盛魁赤峰分號的內廳,徐天寶和段履莊面前就擺著一盒香菸,就是老巴奪捲菸廠生產的柏比羅薩香菸。
“這就是哈爾並流行的大白杆。”段履莊從煙盒裡抽出一支,遞給徐天寶,然為又用火柴為徐天寶點菸,隨後又給自己也點了一支。所謂大白杆就是俄國的“柏比羅薩”有嘴紙菸,因為用白紙捲成,民間俗稱“大白杆”。
段履莊輕輕地吐出一個菸圈,說道:“這老巴奪兄弟是俄人,光緒二十六年到哈爾濱。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從俄國購進大批菸絲和大白杆煙,僱用一名中國工人每天走街串巷販賣菸絲和大白杆煙。嚯~~~這一下子就火啦,一下子火遍哈爾濱全城。”
徐天寶笑問:“段兄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段履莊笑笑,“商場如戰場,老祖宗怎麼說來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隨即,段履莊又笑著往下說道:“到了光緒二十八年,這兩個毛子哥倆一合計,在哈爾濱埠頭區馬街買了一幢門市,僱傭七八個中國人,添置了俄式手搖製紙嘴機和普通煙機各一臺,開辦了制煙手工作坊。”
段履莊彈了彈菸灰,“這麼一來他們賺錢就賺得更狠了,哈爾濱外莊傳來訊息,說今年他們又要開更大的門面,買更好的機器,僱傭更多的工人。咱們的菸草生意,越來越難做啦!”
徐天寶問道:“那段兄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咱們的生意越做越差?而洋人生意越做越好?”
段履莊說道:“哪能不想呢?就拿這煙來說吧,他們用機器做出來的煙,味道香醇,而且包的花裡胡哨很是惹眼。一盒盒的包裝帶起來也方便,最重要的是,他們用人少、用料少,做出來的煙卻多,所以價錢便宜,這些都是咱們手工土煙趕不上的地方。”
“那麼,咱們也用機器做洋菸~!”徐天寶也彈了彈菸灰
段履莊無奈地笑了,“我也想過,可是一來洋人機器價錢貴,而且買回來也沒人會用。”
“這個問題不難辦,機器的問題我來解決,剩下的如烤煙房、買菸草之類的問題由大盛魁負責,如何?”徐天寶說道
段履莊點了點頭,“那到沒問題,只是這麼做出來的捲菸就能比老巴奪的強?價錢上能比他們的便宜?”
徐天寶想了想,說道:“老巴奪用的哪裡的菸草?”
段履莊答道:“老巴奪用的是北大棚的菸草。”
北大棚,就是今天的亞布力,亞布力是俄語亞布洛尼的音譯,是俄語蘋果園之意。1897年,中東鐵路修建時,在此築路的華工住在北面臨時搭建大工棚裡,所以那時此地還被稱為北大棚。在此築路的沙俄工頭經常發現成片成片的蘋果樹,秋天結出累累的果實,於是,將此地用俄語命名為“亞布洛尼”,音譯“亞布力”,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亞布力出產的菸草名叫亞布力黃煙,又叫關東煙。這種菸草色澤豔麗,葉長質厚,氣味正,吸後仍回味芳香,深受煙者喜愛。當地傳說,亞布力住著一個種煙的老鰥夫。一次他到市場賣菸葉,遇到一位流落街頭的俄國農婦。農婦煙癮極大,卻又無錢買菸。老菸農便捲了一支“炮筒”送給她。待到太陽下山,老菸農收攤,農婦尾隨其後不肯走。最後,兩人一起迴歸大山。第二年,農婦生了一個混血兒。老菸農與農婦一直種煙,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