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4 頁)
陸上修路,只有兩種選擇,要麼鐵路,要麼水泥或者瀝青馬路。專門為自己的公司造一條鐵路,眼下的徐天寶還做不到,也沒人為徐天寶來做,而修水泥或者瀝青馬路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經過一番研究,在貝格爾的建議下,徐天寶決定修一條輕便鐵路,這種輕便鐵路的軌道仍舊仿造正規鐵路一般用兩根鐵軌,但材料並不需象真正的鐵路所需的那樣粗壯,這樣就降低了造價。而且軌距可縮小到3尺拉貨時也不一定要用火車頭,而是可以用馬拉。這種輕便鐵路,半個世紀前在歐洲就出現了。
不過,貝格爾雖然想出了修築簡便鐵路的辦法,但行不行畢竟還要靠事實說話。為了穩妥起見,他先試驗性地鋪設了一截四百多米的試驗用輕便鐵路,一試之後發現完全可行。由於採用了鐵軌、專用鐵輪和車廂,運輸時摩擦係數遠遠小於架子車泥地馱載之時。同樣的馬在拉架子車時2000餘斤便顯得有些費勁,但到了試驗線路上拖曳近4000斤的貨物仍顯得綽綽有餘,速度亦有加快。
927
徐天寶的計劃是,用這種輕便鐵軌連線義和炭場、機器公司、水泥廠以及未來的鐵礦、煤礦,總里程將超過30裡。眼下襬在眼前的問題是,購買何處的鐵軌。其實這也不是問題,因為眼下漢陽鐵廠出產的鐵軌根本不能用。關鍵在與徐天寶並不想買進口鐵軌。於是,大青山制鐵廠和宋家營子的工程進度被提高,到8月中旬,大青山制鐵廠豎起了第一架鍊鐵高爐和鍊鋼平爐,宋家營子也挖出了第一車煤炭。
大青山制鐵廠建成了每天可出生鐵30噸的高爐一座,可鍊鋼15噸左右的馬丁爐一座。雖然產量不能與“亞洲第一”的漢陽鐵廠相提並論,但在後期利潤上,大青山制鐵廠可比漢陽鐵廠高得多。
以冶煉所使用的焦炭為例,漢陽鐵廠鍊鋼所用的焦炭一開始全部從開灤購進,成本是15—16兩銀子每噸,後來萍鄉煤礦建成出煤,焦炭售價才降低到11兩銀子每噸。而義和炭場和宋家營子所出的原煤再加上煉焦和運輸成本,總共不超過6兩銀子每噸,自產自銷體制下,大青山制鐵廠僅僅焦炭一項每噸就比漢陽鐵廠低了5兩銀子有餘,而每煉成2噸鋼鐵就需要1噸焦炭,按照當時的價格,進口鋼鐵到港價大約在33兩,刨去能源、礦石開採、冶煉成本,大青山制鐵廠的毛利潤在每噸13——14兩上下,一月下來的利潤足至少有5000—6500兩之數,年利潤率高達65%—7o%
而且,由於漢陽鐵廠煉不出合格的鋼鐵材料,中國在修鐵路的時候,不得不大量進口外國鋼材。如今只要大青山制鐵廠煉出了合格的鋼鐵,從小裡說,自己可以財源廣進,從大里說,可以為國家節約大量的資金。而且,有了鋼鐵底子就可以生產別的東西,不會受制於人了,別說修築簡易鐵路的材料不需另行購買,便是製造手榴彈的彈殼材料從此也不再需要假手於人。
和之前一樣,由於人才緊缺,大青山制鐵廠的主要技工都是從各地官辦鐵廠挖來的,最多的一批技工來自上海江南製造局的鍊鋼廠。江南製造局鍊鐵廠始建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當時,清政府為製造槍炮需要,向英國購進3噸酸性鍊鋼平爐1座,在官辦的江南製造局建造鍊鋼廠。翌年投產,日產鋼10噸,開上海鋼鐵工業之先河。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一年,在城南高昌廟地區闢地27畝,建設新的鍊鋼廠,又購進15噸酸性鍊鋼平爐1座,並陸續購置1噸轉爐一座1。5噸、3噸電爐各一座,直徑400~914毫米軋鋼機4套、冷軋機5套、卷鐵皮機1臺,2000噸水壓機1座等裝置,生產圓鋼、方鋼、扁鋼、角鋼、工字鋼、6~18毫米鋼板、槍筒鋼、炮筒鋼等,供製造槍枝、快炮、艦艇及其他機件等軍需之用。投產5年產鋼7989噸,最高年產量2056噸。因其所產槍炮長期落後,抑制了鍊鋼生產,光緒二十四年後,鋼年產量下降到500~600噸,鍊鋼廠陷入一蹶不振的局面。
於是,振華機器公司的人一到上海挖角,許多鍊鋼廠的工人便紛紛擒來應募,他們先是從上海坐太古輪船公司的輪船到天津,然後再走陸路出喜峰口到赤峰元寶山。迎接他們的是5兩至15兩不等的工錢和乾淨整潔的集體宿舍,少部分經驗老到的老技工還分到了獨門獨戶的二層小樓。雖然這些小樓的樣子沒有上海灘上的小洋樓好看,但是足夠一家三口居住。就算祖孫三代同堂,也勉強擠得下。
大青山制鐵廠的管理模式也與江南製造局那種官僚管理模式不同,這裡雖然規矩多,工頭成天扳著臉,管得也嚴格。不過,他們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