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成這樣,千萬不要輕視啊!”(兩發遽爾形消,胡可玩視?)
張員外一拍大腿:“我確實不敢輕視,這不是把您給請來了?先生就趕緊給開方子吧。”
“且慢,要想我開方子,您先答應我一個條件。”
張員外很奇怪,心想名醫開方子還有條件?那就請說吧。
“我這方子,您按方抓藥,但有一條,您別跟別的醫生商量,您別把這個方子給別的醫生看。”
張員外覺得這個條件很奇怪,但不難做到,於是就按方抓藥,熬好一副就喝了下去,喝完後,發病的時辰可就快到了。
於是,張員外就準備好躺在床上,在那等著,結果是左等這個瘧疾不發作,右等它也還是不來。
怎麼回事?
這個瘧疾,它居然從此就好了!
然後王孟英就又開了一點善後的藥,就沒再復發過。
一群杏林中人聽完,紛紛咋舌,“這是真的嗎?孟英果然如此之神了?”
王孟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趙老兄厚愛了。”
相簡哉好奇地請教:“王先生,您為什麼每次都要叮囑病人別把方子給別的醫生看?難道這是什麼秘方?可是我們看您方子總換,也不像是秘方的樣啊?”
王孟英謙虛道:“不為什麼,但有兩個原因。一是恐患者信任不堅,添亂難下手。比如當初張養之和石誦羲,就是因為旁的醫生插(河蟹)進來,不同意我的看法,導致我很難做。其二,咱傳統一直認為治療瘧疾,必須用到幾味藥,比如說柴胡,比如說常山,比如說青蒿。傳統認為這幾種藥可以去截殺瘧疾。只要治瘧疾,就一定會用到這幾味藥。可是我一味都沒用。我就怕我的方子給其他醫生一看,說我這也不是治瘧疾的方子,他給改一改,添上幾味治瘧疾的藥。大家要知道,他這一添,我方子的方向就走了,所以我叮囑患者別把方子跟別人商量。”
大家聽了,方始恍悟,敬佩不已。可問題又來了,治療瘧疾的中藥,王孟英一味都不用,而且治療的速度還如此的快,難道他有什麼秘訣嗎?
其實啊,秘訣早在治療相簡哉妻子的時候,王孟英就說了出來。當時王孟英說,治療瘧疾——不可“以瘧字橫於胸中”。
用他自己的話說,“四十年來治瘧無難愈之症”,他行醫四十年了,還沒碰到那種怎麼治都治不好的瘧疾。
想解開這個謎團,我們得先回答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王孟英看沒看到這個瘧原蟲?
回答是——沒有看到。古代的中醫沒有顯微鏡,他們無法看到瘧疾是什麼引發的。瘧原蟲的發現是在變態0年,一個法國醫生在顯微鏡下發現的,他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那麼第二個問題是,王孟英沒有看到瘧原蟲,那麼他知不知道這個病是從外界而來的呢?
回答是,一定知道。古代中醫一直認為瘧疾是由外感的邪氣而引起的。明朝醫學家張景嶽就說,瘧疾是由一種叫瘧邪的東西引起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中醫大夫們沒有看到瘧原蟲,僅僅知道這是一個外來的邪氣,憑這點簡單的條件您就能治療這個瘧疾嗎?
原來在中醫,在外邪和人體這一對矛盾當中,我們中醫更關注的是人體這一方面的問題。我們相信以人體的正氣,也就是人體的防禦系統,一定能夠把外邪給清除出去,不管是不是瘧疾。
生病時,這個防禦系統不起作用,是因為有東西阻礙了它的運轉,我們現在只要把這個阻礙的東西給拿掉,你的防禦系統一定會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外邪給清除出去的。
這就好比是兩軍打仗,我們中醫不是代替你的部隊去跟對方部隊去打,不是加派飛機去轟炸對方。我們不這麼做。如果這麼做了,我們把這個敵人給你清除了,你的部隊戰鬥力依然不強,下次別的敵人來了你還是被欺負。
我們中醫怎麼辦呢?我們是看你自己的部隊有什麼問題,你缺武器我給你補武器,你缺糧食我給你補充糧食,你道路被阻塞了我把道路給你清開,然後依靠你自己的力量去把敵人清除出去。
這,就是中醫治病的原則。明白了這個原則,中醫就不再神秘了。這就是黃帝內經裡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原理。有了這個原則,我們就可以把瘧疾作為一個代名詞,把它換成任何一個我們沒有見過的陌生的傳染病。①
王孟英治療瘧疾,從此成為中醫歷史上一大里程碑。
*
冬天最冷的時候,一日,吳家母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