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上的大夫還能比得上錢乙?”
無雙瞪他一眼,“我們現在聽,當然知道了。可是當時做父親的心裡忐忑呀!別說別人了,你自己當初病重,還不是照樣不信任王先生。”
石誦羲訕訕的,不再插嘴。
話說錢乙來到王家。王老爺一邊引他進去,一邊說自己請醫生開八正散的經過。
他話音剛落,錢乙當即就說:“不當利小便,利之必身冷!”
王先生都驚呆了,錢乙這是料事如神那!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他哭喪著臉,頓足長嘆,接了句話:“已身冷矣!”
“哈哈哈,我就說吧!”石誦羲拍著大腿大聲嘲笑起來。
無雙受不了,瞪他道:“你別打斷行不行?”
王孟英好脾氣地笑了笑,接著往下說。
王老爺把孩子從屋子裡抱出來。錢乙一摸,果然身上冰涼冰涼的。他長嘆一口氣,埋怨道:“您為何這麼著急呢?令郎君開頭上吐下瀉,體內津液和食物都沒了。前面醫生又給用了瀉藥,這樣就更沒了。哪來大小便啊?我們調治幾天,正氣恢復,能吃東西了,然後大小便就能慢慢來了。您也太性急了。”
他說,這孩子幸虧胎氣足,先天之本不錯。不然你一會兒利大便一會兒利小便,沒傷了根本元氣。否則,擱一般孩子早就不行了。(幸胎氣實而難衰也)
為了治療這孩子,錢乙仔細思考後,給他開了“益黃散”。這是錢乙創造的又一名方,直到今天仍在應用,是調理脾胃的。
這方子,當時錢乙一個上午就給孩子連續灌了四次。到中午時,孩子就能飲食了。
然而這時,怪事出現了——王家孩子突然不會說話了!
這孩子本來已經牙牙學語,會說很多句子的。但此時,這孩子能出聲,能喝藥,就是不肯說話。
大家都懵了,這是什麼怪病啊?
再逗逗他吧。
可是無論怎麼逗弄,孩子就是不說。所有醫生都茫然了,沒見過這病,不懂怎麼治。
石誦羲也奇怪了:“難道真是錢乙治療方法有問題?他接下來該怎麼辦?”
錢乙當時非但不著急,還胸有成竹地說:“不用急。前邊醫生給他洩大便,導致他脾虛。然後又有醫生利小便,導致腎也虛了!我開益黃散補了脾,但腎還在虛呢。等我補腎之後,他就能說話了。”
在場的醫生都很迷茫。腎虛和說話有聯絡嗎?從沒聽過啊。
石誦羲和無雙也面面相覷:“用補腎來治療不說話,太奇怪了吧,哈?”
錢乙見大家都不相信,就提筆寫下了一個方子,名字叫做“地黃丸”。
他當時肯定沒有想到,發展到今天,地黃丸已經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方子了。可能中國所有的藥店都能見到這味藥。它另一個名字,叫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到底能把孩子奇怪的病治好嗎?
同時,大家生活中經常會問:“我是不是腎虛呢?需不需要吃點六味地黃丸補補?”
這一切問題,都要從六味地黃丸是什麼樣的藥談起。
首先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地黃丸”變成“六味地黃丸”了?人家錢乙本來是叫地黃丸的呀。
原來,“六味”包含有三層含義。第一,這方子共有六味藥。三味補藥,三味瀉藥,分別是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藥、澤瀉。
石誦羲又疑惑了:“我沒聽錯吧?瀉藥?怎麼可能啊。”
“此瀉藥非彼瀉藥。石少爺聽我說下去就知道了。”
然後第二,清朝著名醫生王晉三說,這六味藥有獨特的味。
中醫講究“性味歸經”,比如鹹味是歸入腎經的。腎虛的人得吃鹹,不宜吃甜。這地黃丸的六味,分別佔齊了苦、酸、甘、鹹、辛、淡六種味道。所以叫六味地黃丸。
還有第三種說法。咱中國古代把“數”看得很重,別有含義。比如數跟五行結合起來,有一句著名的話,“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像江南的天一閣,正取此意——生水了,就不怕火災了。六是成水之數,而六味地黃丸又是補腎水的。所以取六這個數。
然後第二個問題:這個方子怎麼來的?這可不是錢乙憑空杜撰的。這是從張仲景《金匱要略》收錄的金匱腎氣丸衍化而來的。
金匱腎氣丸只比六味地黃丸多了兩味藥——附子和肉桂。而錢乙當時認為,小孩子陽氣足,每天都在生髮,不缺少陽氣,缺的往往是腎陰。所以他就把附子和肉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