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都害怕了。
本來一個好好的人,人家原來就是忽冷忽熱的,現在給治成裡邊都爛了。於是,這些醫生都找個藉口,紛紛的走了。
這個時候邵秋子心是真涼了,嚇壞了,怎麼辦呢?他又想起了王孟英,就又來找王孟英。
把王孟英請來以後,王孟英一診斷,長嘆一口氣,沉痛地說:“我王孟英平生不怕大症,患者再危急的證候,我都會盡力地去治療。但凡有一分的生機,我都會盡力把這個人給救回來,可是這個老太太,我是一點手都下不去了。”
邵秋子沒辦法,就找外科大夫,在他母親的嘴上貼膏藥,最後這位老太太“腫爛日甚而死”。死狀是可悲可嘆可憐可恨呀!
作者有話要說:附史料:
(清)王世雄 《回春錄》:
癸卯春,邵秋子令堂,年近六旬,患寒熱如瘧者久矣。諸醫雜治罔效。孟英視之,曰∶此溼邪久蘊,已從熱化,誤投提補,動其肝陽,痰飲因而上逆。與通降之法,寒熱即減。而包某謂瘧久陰虛,理宜滋養,病家聞之近是,遂進首烏、鱉甲等藥,漸至脈伏胸痞,呃忒自汗,渴飲不食,顴赤便洩。包某束手,疏生脈散以塞責。
舉家彷徨,再求孟英診之,曰∶此滋膩阻滯氣機,清陽不司旋運,痰飲閉滯隧絡,非脫象也。補藥不可再進。
以∶栝蔞薤白(半夏湯)合小陷胸(湯)加竹茹、旋復、貝母、杏仁、紫菀、枇杷葉投之,呃止脈出,大有轉機。而鄭某謂病固屬痰,須溫熱以宣通,勿寒涼而凝遏,病家又惑焉。姜、桂頻投,既而唇腫咽痛,不能進飲,舌幹短硬,難出語言,復請孟英救療。予犀角地黃湯加元參、知母、銀花、竺黃、花粉、膽星、石菖蒲、竹瀝之類,此第三次生機也。奈狂瀾莫障,邪說橫行,輒以涼藥不宜擅服,久病必定元虛。甘言悅耳,遂至升散溫補,各逞所能。符咒乩方,罔不遍試。
延至仲夏,腐齦糜,唇高數寸,竟成燎原莫救。仍懇孟英設法,乃堅辭不能措手。付局醫黃某敷治腫爛,日甚而終。
74
74、夫妻相處之道 。。。
時間轉回到夫妻吵架,無雙獨自回了紫竹山莊。
見她回來,小寧高興得不得了,纏著她,要她看自己新寫的一篇字。吳家夫婦細細看了女兒,見她顏色嬌豔,便知她生活得很好,就放了心。
同家人說過話,無雙換了一身衣服,戴上老太太送的點翠鳳釵,進去內院給石老太請安。老太太精神還不錯,也很高興看到她。只是石誦羲的妻子也在房裡,那是個安安靜靜的女人,總是不說話,弄得場面有點尷尬。
於是她沒有坐久,很快就告辭回家了。
晚上她跟吳家母睡一個床。小寧硬是也爬了上來,趴在她們中間,嘻嘻哈哈了半晚上,才終於滿頭大汗地睡著了。
無雙這才有空跟母親說說自己的煩心事。
誰知她滿腹心酸、添油加醋說了半日,吳家母輕巧得很,笑了半日方才拍拍她:“瞧你沒出息的樣兒!多大點事,也值得勞心動氣的。娘身為過來人,就贈你幾個字吧——過日子,要講究三步策略——化敵為友、以柔克剛、水滴石穿!”
無雙沉默許久,想了又想,最後恍然大悟,豎起拇指佩服道:“我懂了!娘,果然薑是老的辣~~!”
“嗯?”吳家母當即沉下臉。
無雙趕緊狗腿地改口:“花兒是千日的紅。”
“嗯”吳家母這才滿意地點點頭。
於是第二天,無雙躊躇滿志地下山回王氏醫館。
第一步要做的,當然是——化敵為友!
她要聯合、籠絡婆婆!王大娘和吳家母早年就是閨中好友,兩家交好。她又熟知無雙的品行為人。無雙過門後,婆媳關係還算不錯。
這天傍晚,她精心做了一桌子王母愛吃的菜,一家人飽餐一頓。由於時值夏日,白晝長,吃過飯後天還很亮,一家人都不敢睡。搞中醫的人都知道,吃得太撐立即睡下,會傷脾。
無雙拿了一籃子針線活,一邊做一邊陪婆婆說話。她手頭做的是王孟英的長衫。除卻成親時添了一套新衣,王孟英其他衣裳都是補了又補的。
她一邊縫一邊故意裝作不懂地問:“娘,你看這衣服上,繡些什麼花紋好看?”
老太太當然不知道她的彎彎腸子,就說:“男人家,繡竹子就挺好。”
這一回答正中無雙下懷。她順勢就道:“繡竹子得生絲才好看。不過咱家暫時買不起絲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