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 頁)
【先發一章,晚上還會有~】
容青政接到皇帝詔書,很快便返回京城,接任他工作的,是孫敏之次子孫仲廣。與他一同從京城出發,還有容青政長子容廷禹,只不過他的任務是送親,與孫仲廣並不同路。
容廷禹出城送親並沒有在朝中掀起什麼風浪,因為貞妃是衛邪送來的和親公主,大昌禮尚往來,也得還一個回去,皇帝自己的公主不到一歲,離成年還遠著,便順理成章選了一個宗室庶女,臨時封為公主,到衛邪和親。這樣的和親歷朝歷代多得是,大臣們也都沒當回事。
只是如此一來,容廷禹便趕不上妹妹定在五月初的封后大典。
對於這件事,容蕭雖然有些遺憾,但也沒提出推遲封后大典,別說哥哥容廷禹到不了,就是容青政這個當爹的不到,大典也必須照常舉行,到這個節骨眼,最怕耽擱,早一日登上後位,就少一分變數,雖然皇帝的心意擺在那裡,但終歸事不宜遲,以免夜長夢多。
“此行任重道遠,哥哥千萬保重。”容廷禹在臨行之前與容青政一同入宮,與容蕭見了一面,容蕭並未顯出十分的不放心,經逢變故起落,容廷禹已經比初入官場時成熟冷靜許多,這件差事交到他手上,他知道怎麼做最好。容蕭笑道,“妹妹在坤寧宮靜候兄長佳音。”
相比於自己此行,容廷禹明顯更擔心胞妹安危,雖然容蕭將成為中宮之主。但為避鋒芒,作為丞相的容青政已不再同昔日一般手握重權。自己又即將離京,觀朝中的情形,都恨不得在臨行前盡數告知容蕭,免得她一人在內廷,對朝局一無所知。
對於貴妃問鼎後位。並不是滿朝文武都贊同,朝堂之上此消彼長的事多了,立貴妃為後從某種程度也觸及某些人的利益,比如說現在的內務府總管便是太后早年的親隨,皇帝下旨修繕坤寧宮,沒過兩天內務府總管便遞了摺子,稱工期短,耗材多。橫豎不能抗旨。便叫苦拖著,仗著太后撐腰,給未來皇后添堵。
容廷禹此次入宮,也是為此事而來,一個內務府總管並不值得擔心,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太后對容蕭立後不情不願的軟抵抗態度。先是選秀,再是修繕坤寧宮。種種件件都表現太后並不願讓貴妃在中宮之位站穩。容青政如今雖依然位列丞相,但甫一回京就上了摺子,以年老為由。託病不肯參加朝會,擺足願為富家翁的架勢,早不復曾經一般手握重權,兼之容廷禹自己將要遠赴邊疆,容蕭在內廷勢單力薄,容廷禹在臨行之際。少不得要為自家妹妹謀劃,此刻更是恨不得將朝中情形盡數說與容蕭。
坤寧宮遲遲修繕不好,容蕭自然看得到,裡面的貓膩,也早有底下的人傳了上來。在太后手下奉承幾年,對她的脾氣,闔宮諸妃沒有人比容蕭更瞭解,面對容廷禹的擔憂,輕鬆笑道:“若沒記錯,內務府的總管原先是穆府的人,嘉元二十年隨太后選秀,念其忠心且有家室,並未淨身入宮,而是被留在宮外,這些年過去,也沒少為皇家出力。無論是皇帝登基,還是親政大典,似乎都有他操持,是個精打細算的人,不過朝中選仕,能者居之,內務府總管年過半百,未免力不從心,皇上是仁德之君,必不會讓老臣過於操勞的。”內務府是皇帝的小私庫,怎麼會任由其落入旁人手中,皇帝正想找茬兒收拾,內務府總管就自己遞了方便。
容廷禹笑:“妹妹能沉得住氣,為兄便沒有不放心。內務府的摺子皇上都扣下了,現在監工內務府的,還有延親王。”皇帝舉辦登基和親政大典時,除了內務府總管出力,掌控全域性的都是穆敬梓,彼時他手握重權,自然不願皇帝太過風光,所以皇帝的登基和親政在歷代帝王中也實屬過於簡單。容廷禹明白妹妹話中的意味,新罪舊賬,這回足夠內務府喝一壺。
兄妹二人說了幾句家常,容蕭便屏退左右,問道:“聽說皇上准許哥哥帶將通往送親,不知選中哪家子弟?”
“皇上的意思,是讓為兄自己相看。左不過是帶些世家子弟,也不指望他們能在軍中出力,不過混個名頭,回京便於入仕罷了。”容廷禹喝了口茶,眉心微蹙,“這幾日府上不知收了多少請帖,名為送行,實則都是想為自家子孫謀關係罷了。”
“哥哥想選誰?”
“不然孫家,不然林家。”容廷禹沉吟道,“這些世家得罪哪個都不好,還不如直接選皇上的人。只是皇帝的心思為兄實在揣摩不透,今日入宮,也是想問問你的意思。”
“別的事我不懂,只當年穆敬梓在行宮狀告林平廣一事還記得,朝中官員皆說皇帝偏袒林平廣,但我看未必,若皇上真是偏袒,怎麼會交由刑部,直接將事情鬧得人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