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部分(第2/4 頁)
這只是這兩種對立主義的表層現象。
現在離春秋很遙遠了。必須重新出現一種完整的哲學,一旦樹立起來,將會使以後的理學消失。而這種理學才是石堅最擔心的。
當然趙禎不知道石堅想法。可他知道立萬世言,這是多大的功德,比起在朝堂上所做的一些政務,不能相比。
石堅又說道:“當然。到了消滅契丹時,臣會領兵前往。而且這樣一來,還有一門好處。契丹各部以為臣醉心著書,不會加以防範,相互之間廝殺更為慘烈。勢力削弱。而且百姓痛定思痛,我大宋大軍進入後,就可以輕易地化亂為治。這樣才可以使整個漠北真正化為我大雜所有。以後有漠北之兵。持新式武器,放萬里駿馬,只要大宋能消化下來,就可以佔領任何一個地方。大宋就會強盛到極點。”
趙禎兩個眼睛也放著光。
雖然他武功不如李世民。可也不是傻瓜皇帝。首先是武器,除了生產的幾千門大炮,還有步槍近萬支,大洋島的戰馬不說,在隴右放養的戰馬就有三十多萬匹,加上幽州等其他地方,足可以組織四十萬騎兵。因為契丹的衰落,用石堅的話來說,完全可以兩線作戰。不過為了減少死亡與收復草原的難度,一直沒有動彈而已。
馬上從苦寒之地帶回來訊息,相互配合就可以決定訊息了。一是糧食的種植成功與否。二是士兵的練如何。
也就是說,在他手上將創造一個無比大的盛世江山。
可他心裡還是不踏實。說道:“石愛卿,為何你不能兼任宰相之職,一邊修書?小。
石堅再次大笑,笑完後說道:“皇上,我說過,在其位必謀其政。既然修書,將會浪費大量時間,政事怎麼辦?我更不想開這個頭。既求虛名,就不能求其實名。還有修書將會帶來巨大的聲名,到時候就是皇上理解寵愛臣,臣也是高處不勝寒啊。唯一之計,只好學一些大臣,在朝堂上不發一言,以求自保。那樣還不如不擔任這個職位
馬上石堅要修書立說。還有那一天奇怪的天氣,還不知道老百姓怎麼說。只有放下權利。一些大臣才不會羅嗦。有得必然有失。況且他抄襲來的《三字經》開始普及,還是小皇帝下的聖旨。自從孟家那個小小姑娘一邊往回返,一邊就將這本書公告天下。畢竟跟了父親那麼久。不可能不知道這本書的教育價值。
小皇上聽了後,立即命人將這份手稿拿過來。不過是按照市價買過來的,可憐這一對孤兒寡母的,看到上萬貫錢,都不知道怎麼回事了。
這些錢帶給她們是福是禍,石堅也不能預測。別說是好事,換成*人民幣可是上千萬家產。對於一個貧困家庭來說,未必是好事。後來他還派人檢視了後事發展。結果這一家三口人回到鄉里,不知道多少親戚啃一口。只萬懼石歸名聲。懷沒有到做歹事的時果楚州海客唐是,“此事,吸納了一批錢讓他家有一個小股份,並且主動為她家購買了一些田產,將這些錢化為不動產。才免去一場窩事。
用石堅現在的想法來說,就是人性天生是善是惡?一個。也不是。樹直則直,樹彎則彎。雖然遺傳因素會導致人脾氣有些差別,如暴燥,如溫婉。可暴燥的人就是壞人嗎?溫婉的人就是好人嗎?就象好人什麼都是好的?王曾肚量同樣沒有王旦大,有些網急。李迪失之於細。薛聖判斷力稍有欠缺。等等。如呂夷簡所有都是壞的?同樣也希望朝廷強大,這一點就比夏殊好。但夏辣眼光毒辣,非是范仲淹所能相比。而范仲淹失之於愚,變通不足。雖然他是改革派。再如岳飛失之於傲慢,諸葛亮失之於小心。都有欠缺,不可能黑白那麼分明的。
商人一定是驅利而行?錯。只要朝堂主動感化,杜絕官員受賄不讓他們搞小動作,再用一些措施感化,同樣還是好人。比如這個唐家,雖然有一點巴結石堅味道。可立意卻是好的。不然這一大堆錢在手上,還說不定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小皇上將這份手稿買回來後,私藏是免不了的,但在這之前,卻刊印成書,成為一個教本。其實老儒看到這本書後。也無話可說,《三字經》中宣傳的一些愚忠愚孝是石堅最不贊同的,可這些老儒歡喜啊。
只是他們不高興的走出自石堅之手。就象契丹突然出現了一個才子,跑到宋朝來,無論詩詞歌賦,都比宋朝所有才子強,將作何感想?
這個道理同樣。石堅對儒家持有的態度不恭敬。連孔子說的話也讓他詭辨成錯誤的。而且他還搞了一個格物學。偏偏《三字經》是石堅寫出來的,這對於他們這些大儒也是一種諷刺。
可對於現在的石宴來說,是一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