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3/4 頁)
說這“我大清疆域比明朝大三倍”,這種說法在民國時代就相當的流行;以至於臺灣的李敖在他的書中也是這麼提的,甚至寫《鹿鼎紀》的金老伯也這麼吹噓,結果矇蔽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
“我大清疆域比明朝大三倍”的內容是什麼呢?要得出“我大清”疆域是明朝的三倍的結論需要兩個條件:一、明朝後期實際控制的疆域面積只有大約三百多萬平方公里。二、“我大清”“康乾盛世”有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面積的疆域。這麼一算下來,自然是清的疆域比明代大了三倍有餘。然而,如上所述的兩個條件是否能夠同時成立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比較的時候,為什麼明朝要用後期的所謂實際控制面積,而清朝要用所謂的“康乾盛世”?條件不公平。明朝疆域最大是在永樂大帝時代,這是公認的事實。為什麼一個要用衰落以後的條件,另一個要用所謂的“鼎盛期”做條件呢?如果反過來,老侯用永樂大帝時代的明朝面積和努爾哈赤發家以前的面積比較的話又豈止大三倍?
其次,一個朝代由興起,到極盛,再到衰落、滅亡,總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在極盛期的時候,才是這個國家疆域最大的時候。到後期,國家衰落了,很多邊緣地帶也往往被別的強大的國家搶奪去。自古以來,歷朝歷代莫不如此。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明朝的實際控制地域不能自始至終保持同樣大小,清朝亦如此——這種事情就算是唐朝也不能避免。要合理比較的話,還是拿明清兩個朝代的最大面積來看看吧。
再次,清朝的粉絲們喜歡說明末疆域有多小有多小,我們不妨來看看清末疆域有多大。不用其他時候,就選溥儀遜位的前一天的滿清疆域好了。溥儀遜位的前一天,中國大陸的各個行省除直隸以外的其他十幾個行省全部都已經宣佈獨立,不屬於滿清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滿清疆域,除了北京城以外,就只有直隸一個行省了。
當然,清朝的粉絲們又會編造出一套理論來,說什麼“大清是中國正統政府,辛亥叛軍的臨時政府不能算,兩個政府不能算兩個國家,否則就是臺(和諧)獨分子在大陸的變種”云云。不過這些清朝的粉絲們大概忘了,其老祖宗努爾哈赤可是明朝的建州衛指揮使,李成梁手下的龍虎將軍。努爾哈赤當年煽動民族分裂,蓄意破壞國家統一的罪行可還沒來得及清算呢。要照清朝粉絲們的這種邏輯,努爾哈赤及其子孫們的那點地盤可是明朝正式疆域的一部分。而且清末各省政府都是先從清朝政府中獨立出來再加入民國的,說民國從清朝手上繼承了多少多少領土實在可笑。
第四條,不妨分割槽來看看清朝的所謂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面積的疆域:
首先說明一下,清朝有所謂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面積的疆域的是乾隆以後的事情——當然這也是在胡扯。康熙時代的面積其實很少,如果有人說康熙時代的面積有一千三百多萬,那麼則純粹是胡扯中的胡扯了。就從女真們發跡的東北地區開始。
先來說說明朝的,明朝對這一地區控制力度最大的無疑是成祖大帝時代。奴爾幹都司的控制地域東到太平洋的庫葉島,西到貝加爾湖地區的布里亞特蒙古,向北包括整個的通古斯居住區,向南與遼東都司接壤。其面積怎麼說也比清朝時代大多了吧?
當然,奴爾幹都司沒有堅持很長時間,幾十年就撤了,可是,這並不能說明那塊地方從此就是無主地了,撤銷奴爾幹都司只是明朝行政區域重新調整的一個動作而已,奴爾幹都司撤銷後,其大部分任務轉移到了遼東都司和地方酋長的手上。
雷天易認為,如果把漢人對清朝的認識分作等級的話,那麼將會分為以下四個等級。
初級。
對歷史和政治經濟沒有什麼認識,只是因為滿清末期的糟糕表現而厭惡滿清。基本認識就是:滿清末期**橫行,遇戰即敗,簽下了大量不平等條約。至於滿清末期**的原因,及滿清**和不平等條約有沒有關係,大概從來沒有深入思考過。對滿清的態度是厭惡的。
中級。
對歷史和政治經濟有了一些認識,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弱點,也認識到文化對社會發展巨大的作用。因為對滿清王朝的特殊性缺乏認識,所以把滿清的問題一股腦全都歸結到了漢文化上了。基本觀點:滿清的落後是因為它的封建性造成的,但滿清的封建性不是滿清自己的問題,而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問題。這個認識階段的漢人喜歡說:對滿清既要肯定其積極的方面(比如疆域),也要肯定其腐朽的方面,但腐朽的不是滿清而是漢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