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也算是有緣,如果當時雷天易來到靜雅書院的時候沒有遇到吳葛的話,沒去那雲霄閣的話,沒準還想不起來要開天逸樓呢。
此時再次見到這個縣丞的兒子,雷天易發現對方的說話語氣還是和以前一樣。這就說明了這個吳葛並沒有因為雷天易成為了商人而看不起他。
“鄉試,難道雷兄弟真的要考取功名?我看雷兄弟是漢人,難道卻是要做官不成?”
聽到雷天易的話,吳葛皺了皺眉頭,衝著雷天易說道。
吳葛本身就是漢人,雖然他的父親在澧縣裡面做縣丞,但是吳淼本身還是偏向漢人的。雖然說吳淼是個縣丞,並不是縣裡面的一把手,但是要是像整治趙廣義的話也是不難。但是吳淼並沒有這麼做,原因就是趙廣義同樣是漢人,趙廣義賣鴉片損失最大的就是清國的皇室,因為人們抽了鴉片之後就沒有體力去工作,這樣清國的稅收就要減少,這是吳淼想要看到的事情。
聽到了吳葛的話,雷天易還是能理解的。畢竟清朝建國到現在二百多年了,漢人們對於清政府的地址思想還沒有消除。而一般文人讀書只不過是為了增長知識,如果真的是要為了做官可是難上加難的。
所以,這裡就涉及了一個明朝後代與清朝的矛盾。
可能是由於年代遠近的關係,雷天易對於清朝的瞭解比對於明朝的瞭解要多一些,況且《明史》是清朝人編寫的,在論述上也難免對於明朝有些貶低。
雷天易提到清朝,首先想到的是康乾盛世,想到康熙雄才大略,然而說到明朝,則首先想到皇帝昏庸,太監專權,朝政**,似乎就以此判定了明清兩朝的熟優熟劣。事實上,這其中卻存在著許多對明朝的偏見與誤解。
世人對明朝的第一大抨擊,在於明朝的**制度和特務組織。尤其以錦衣衛制度頗遭非議。事實上,朱元璋最早建立錦衣衛的初衷,自有加強**的目的,但也是出於懲治**的需要。
明朝立國以來,吸取宋朝滅亡的教訓,深感法令寬鬆,導致機構冗贅,吏治**,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於是明開國後針對官吏訂立了苛刻的法律。規定貪白銀六十兩者,處扒皮塞草之刑。
當然,隨著**制度的加強,錦衣衛制度的消極作用日益明顯。畢竟一個建立在高度**基礎上的特務組織,作用也是有限的,假若統治者昏庸無能,那這樣的組織也必將造成冤案叢生,禍害社稷。朱元璋和朱棣時代錦衣衛和東廠的作用主要在於懲治**,因為二人都是英武能幹的皇帝,因此這種制度的積極作用相對大一些,隨著後代子孫的無能,這種制度必將加劇政治的黑暗。但比之清朝,明朝的**制度還是有開明一面的。
雖然後世的人說清朝勝於明朝,一個直觀的論據就是國家疆域。甚至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也因為收復臺灣而對朱元璋墓得意的說了句“大清遠勝於大明”。若明太祖在天有靈,豈不啞然失笑。
臺灣並非清朝時才成中國領土,明朝時就已在臺灣建立了有效的統治,17世紀初還曾為保衛臺灣與**發生戰爭,只因後期調動福建駐軍北上抗清,才給了荷蘭人佔領臺灣的機會。
當然,後世人說清朝勝於明朝,是因為清朝在東北,蒙古,西北以及西藏都建立了有效的統治,奠定了今天中華的版圖,但事實上雷天易知道,明朝鼎盛時期,其控制區域並不亞於清朝。清朝時期,西北蒙古和青海時常叛亂,終雍正一朝都難以平定,而青海自徐達驅逐王保保勢力收復之後,終明一世歲歲來朝。明朝時期的西藏青海尚處於各部落割據群龍無首的狀態,其部落首領均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承認自己是中華的一部分。
清的乘虛而入是華夏文明慘遭殖民征服的開始,落後的蠻族取得政權後,建立起民族間的經濟寄生關係,對漢族人民大搞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尤其在思想和文化上進行大規模的鉗制和愚民。
在後世裡面,疆域問題,歷來是“我大清”清國奴粉絲們用來攻擊明朝,以顯示“我大清”的“偉大輝煌”的一大“利器”。當其言論在後世網上被人駁的體無完膚的時候,往往就會祭出所謂的“我大清疆域比你們的明朝大三倍”這一最後的“利器”來。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先生說過“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很多人就是這麼上了當。這個道理,在中國也是適用的,以至於日積月累這麼多年下,竟也有很多漢人對這一謊言信以為真了。
那個時候雷天易記得有人對這個所謂的擁有比明朝大三倍的疆域的王朝揭了底。
先來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