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授業解惑者也”,他可沒說“師者,做人之榜樣,生活之楷模也”。把老師的道德標準定得過高,容易導致率相作偽,“師賊”叢生。《笑傲江湖》中的嶽不群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當然,大多數老師的道德是在水準線之上的,但那是因為這一職業本身是“積德”的職業,有利於人的道德修養,而不是當老師的人天然比別人高尚。我在道德上取與學生平等的態度,你勤奮刻苦,我給你好成績;你敢擾亂課堂,我當場揍你丫的;你認真指出我的錯誤,我請你吃飯;你敢穿三點式來上課,我就告你性騷擾。總之,不當聖人,教和學兩方面都會從道德的壓抑中解脫出來,從而集中精力於知識的傳與承。 既然不用為人師表了,那就可以真正的虛懷若谷,“人人是我師”。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話太驕傲了,喪失了三分之二的學習機會。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必然知道或者掌握另一個個體所不知不會的某些事物或本事,所以,從每一個人身上多少學點東西,是保證自己能夠永遠“好為人師”的無窮源泉。如果說當老師的應該具備什麼道德的話,我認為就應該具備“人人是我師”這個道德。這個道德既符合老子“知雄守雌”的理論,又與毛主席所提倡的群眾路線相一致。其實用武俠小說裡的話表達出來,就是“北溟神功”。一個人有了北溟神功,但是絕不想當武林盟主(為人師表),而是隻想當一個達摩堂長老(好為人師),這對於我這種中等智力中等運氣的人來說,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吧? (本文發表後,得到教育界師生頗多讚譽)  
刪改的奧秘(十則)
孔慶東先生一篇文章中批評“北大正充滿了塵垢”,編輯把“北大”改為“社會”。 孔慶東先生一篇文章中稱讚韓國總統金大中先生為民主自由不屈不撓奮鬥幾十年,提到他當年“鬧革命”,編輯把“鬧革命”改為“身處逆境”。我不知什麼時候“鬧革命”成了忌諱,原來為自由而奮鬥屬於“逆境”,而獲得了榮華富貴就是“順境”吧。 有一篇文章批評中學語文教材的某些課文講解得太沉重,舉了《人民英雄紀念碑》這篇課文為例,說《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壓在心上的墳”。很快有大批判文章予以猛轟,該文最偉大之處是去掉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書名號,說原文作者汙衊“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壓在心上的墳”。一個字也沒有篡改,只不過砍掉了個書名號,於是就差點砍掉了原作者的腦袋。殺人大師,殺人大師! 孔慶東先生批閱研究生入學試卷,有一個名詞解釋:《蠅王》,這本是一部英國小說,但是許多考生答成是法國薩特的《蒼蠅》,當然算錯。其中有位高明的考生開頭寫道:“《蠅王》,又譯《蒼蠅》。”孔慶東讀給其他老師聽,皆大笑。 孔慶東先生有本書叫《空山瘋語》,每一部分的標題下面胡謅了兩句詩。第一部分的標題下面寫的是“空山瘋語起蒼黃,百萬熊獅落大江”。出版社看了如臨大敵,懷疑是瘋狂攻擊偉大領袖毛主席,因為毛主席他老人家有一首家喻戶曉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劈頭一聯就是“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孔慶東聽了哭笑不得,反覆解釋說我最尊敬的人就是毛主席,我怎麼能攻擊他呢?我不過是借用他的句式,表示我的文字中含有一種佛家的意味,暗示讀者不要迷信語言,語言都是空洞的,好比一百萬頭狗熊、獅子企圖躍過長江,結果都落入水裡,語言本身是不能到達彼岸的,迷信語言就要落空,禪宗講“不立文字”,就是這個道理。然而怎麼解釋,出版社都聽不進去,非說讀者會理解成百萬人民解放軍都被國民黨蔣匪軍打落在長江裡。孔慶東只好退步,說那就改成百萬熊獅“樂”大江吧,“樂”是勝利的笑聲,總比“落”好吧。出版社還是不同意,一定要再改。孔慶東說我改不了,請你們隨便改吧。出版社說你的文章誰能改得了?還是請孔博士體諒我們的處境,再改改吧。孔慶東一氣之下,靈感飛來,說好吧,那就改成“空山瘋語起蒼黃,揹著書包上學堂”,什麼意思也沒有,總行了吧?出版社聽了,一片歡笑,無人不讚孔博士又聰明又大度。書很快出版了,許多讀者都問這兩句是什麼意思,還有一位後生撰文大罵孔慶東無聊,用鐵證如山的事實無可辯駁地考證出孔慶東這兩句分明是同時剽竊了毛主席詩詞和流行歌曲《小小讀書郎》,可見文學水平之低,文學道德之差,他一天能寫這樣的東西100多句云云。孔慶東看了,哈哈大笑。兒子在旁說:“我爸又笑出眼淚來啦。” 孔慶東《夕陽照高樓》一文中諷刺聳在空中的高樓“它們俯瞰著地面上的青草黃葉,就像城市裡盛裝的妓女蔑視著一群農家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