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3/4 頁)
,放眼四望沒有比中原更好的土地,但是中原實在太小了,以目前的耕作水平理論上限人口是1億人,陛下覺得一億人需要多久能達到。”
“一百年。”
“沒有戰爭、天災的干擾最多六十年。也就是陛下的兒子當皇帝時就會見到。”
“怎麼可能呢。”
“統計數字會告訴陛下正確答案。”
內侍取來統計年鑑,裡面夾雜著一份兩年前做的曲線趨勢圖。劉徹忍不住傾著身子仔細去看,趨勢圖上一條曲折的線往上走。他皺眉看不明白:“這有什麼?一張圖而已。”
曹時舉起曲線趨勢圖言道:“陛下請看兩側的標記,豎著一列標記人口是從1700萬慢慢攀升到3600萬,橫著一排標記時間從漢元年為1年,高宗景皇帝駕崩為65年,我們只用了65年人口增加1900萬以上,其中人口有兩次較大波動,第一次是太祖開國的十二年,太祖討伐九江王英布、燕王盧綰、代王韓信等異姓諸侯王,開國初期的頻繁戰亂導致民生恢復的非常緩慢。第二次就是吳楚七國之亂。導致當年的人口出現大幅下降,次年人口增長完全停滯,第三年人口增長稍見起色,第四年才恢復正常,另外還有高後到先帝時代,多次的旱災、水災及雪災導致流民出現,匈奴的掠奪讓邊郡人口長期低增長。
再仔細審視每一年的人口增幅,其中有35年人口增長在百分之二以上,1000萬人口年新增20萬人口。刨除不正常的增速下降以外都保持高速增長。而陛下是千古明君,漢家未來50年國泰民安是必然的,假如沒有戰亂和天災的影響,人口繼續保持百分之二增勢沒有問題。我聽說今年人口突破3780萬人,未來三年人口以每年增加80萬的速度逐級遞增,三年後以90萬以速度遞增。復三年以100萬速度遞增,往後每三年增10萬保持下去。30年內人口翻一番達到7500萬以上,剩下20年很輕鬆可以破1億人口。這個增長的勢頭無法遏制,除非爆發媲美楚漢戰爭的大規模內戰,血洗天下十室九空國家崩潰的危機才能緩解,但那樣做等於自掘墳墓,非智者所為。”
劉徹在廷中慢慢踱步,他的身後是一副四丈寬,三丈高的巨型地圖,按照地圖室裡那幅地圖的原型放大的複製品,地圖的主要部分是大漢帝國的疆域以及外海島嶼,除了東南兩個方向是大海,往西、西北、往北、東北都是域外之地。
很顯然,劉徹沒有思考過人口的麻煩,他的印象里人口是紅利,人口越多國家越強,曹時曾經灌輸的許多知識也包括人口紅利的簡單介紹,突然有一天告訴天子,人口將是一顆定時炸彈,不定在某個時刻突然爆炸,把大漢帝國炸翻天。
天子很費解,不停的踱著步子,折返了幾十個來回,他不理解為什麼人口會成為負擔,明明應該是越來越好的,他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
“陛下。”
“你等等,讓朕再想想。”劉徹突然回過頭:“朕還是不能理解,這是怎麼就……”
“萬事皆有善惡之分,升米恩鬥米仇,開倉放糧能養懶漢,衣食無憂容易玩物喪志,陛下您看大漢的軍功爵和諸侯王,他們是大漢帝國保證皇權與朝廷不會失控的重要力量,那麼重要的力量只用六十年的時間就腐朽的不成樣子,放任其發展下去不出三十年必將一無是處,一套完整成熟的體系自我消亡,對陛下與朝廷是個巨大的損失,這種現象對應到人口帶來的益處和害處也是相通的。”
劉徹聽明白了。
人口多是件好事,人口增長率攸關家國天下生死之事,人口太多又是件壞事,沒有足夠的糧食讓百姓們溫飽,時間久了怨憤積累由量變轉向質變,一個帝國就轟然崩塌了,整個過程就好比迅速墮落的軍功爵階層,優渥的生活讓他們胃口越來越大,大漢帝國就是個胃口超好的大胃王,想長治久安必須透過不斷的吃東西來維持,因為人永遠是不會滿足的。
“朕是至高無上的天子,朕富有四海,朕必須要為天下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負責,朕要打下更大的領土解決糧食與人口的矛盾,你要闡述的就是這些吧?”近乎肯定的語氣不容置疑,劉徹需要確認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完整無錯。
面對天子質詢的目光,曹氏順勢拜服到:“臣苦思冥想幾年得出的結論,陛下只用半個時辰就完整復刻,陛下智慧高絕,臣遠不及也!”
無傷大雅的拍馬屁,可以讓生硬的關係得到緩解,劉徹面色稍霽路出笑容:“朕到覺得你的想法非常奇特,每次都那麼匪夷所思,每次又總能說服朕,有時候朕很想撬開你的腦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