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幹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
很明顯,這是一支單兵戰力強悍,組成軍隊後又能形成非凡戰鬥力的強軍。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何在浚稽山血戰時,能在敵我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依然英勇無畏,戰至最後一息。
這些血戰餘生的大漢勇士建立烏丹支離後,國雖小,戰力卻強。周圍一些小部落,縱然人數多其十倍,也被打得抱頭鼠躥。而一些大的邦國,比如且彌、烏孫,也不願為了一個小小的烏丹支離而招惹右校王。可以說,烏丹支離就像一顆硬核桃,小是小,卻嘣牙,硬吃不合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個袖珍小國烏丹支離,才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李陵不計前嫌,願庇護烏丹支離。同樣,若堅昆李氏有難,烏丹支離也會傾力相助。近一甲子以來,雙方一直心照不宣,默默堅守著這個不成文的約定,無論經歷了幾代人,承諾不變。
這便是烏丹支離人拚死相救李忍的原因。
當年郅支攻打堅昆時,烏丹支離也曾發傾國之兵相助。被擊敗後,損失了大半“國力”,元氣大傷,不得不到處遷徙以避禍。最後在距堅昆數千裡之遙的且彌以北,烏孫以南,定居下來。此後郅支西遷,撤離堅昆,烏丹支離人也未再返回故地。
雖然兩國距離遙遠,但血脈依然相連,後經過多方打聽,得知李氏尚有後人存世,這才派出曹雄、林天賜、初六三人前來營救。
聽罷林天賜的講述,張放這才明白,為何曹雄與林天賜,一個是右都尉,一個是府丞,頭銜都大得嚇人,卻沒有半點高官的樣子,原來是光桿司令啊。搞不好自己手頭的“兵力”都多過堂堂“右都尉”曹雄哩。
烏丹支離南遷之前的幾十年裡,與堅昆李氏衛隊一直保持通婚,儘可能維持漢家血統的純正,而他們的後代,自然也使用漢名。或許過得百餘年,他們最終會被胡化,但至少在現在,他們還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並固執守護。
守住漢名與漢禮,就是守住最後一道底線。
~~~~~~~~~~~~~~~~~~~~~~~~~~~~~~~~~~~~~~~~~~~~~~~~~~~~~~~
ps:史書記載是“烏貪訾離”,“貪”為貶意,“訾”字難識,故以諧音改稱“烏丹支離”。其故地就在烏|魯|木|齊西北的瑪納斯,所以有一種說法認為,烏|魯|木|齊的得名,就源自烏貪訾離的音譯。
第六十一章 【落 水 狗】
(感謝大盟、小胖、鐵錘s、同樂村落。原本以為書要裸奔了,所以昨天才說是本書的低谷期,沒想到卻有一個我怎都找不到卻很給力的推薦。好吧,兌現承諾,雙更,爭取一週。如果下週還有這樣好運,會再接再厲。謝謝諸書友支援!)
~~~~~~~~~~~~~~~~~~~~~~~~~~~~~~~~~~~~~~~~~~~~~
凌晨,篝火已熄,餘燼嫋嫋,兩岸一派沉寂。遠處灰濛的群山與樹林,象一片剪影,單薄而毫無生氣。
突如其來的一聲尖銳的鳴響,打破寂靜。
李忍從睡夢中驚得跳起,駭然抬望,映入眼簾的是一道從未見過的長長火光,就象流星。只不過流星是從天而降,而這道火光則是沖天而起。從距離上看,至少在二里之外。這麼遠都能讓人看到聽到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這……這是何物?”李忍張大嘴吧,半天合不攏。
曹雄、林天賜、初六、鹿奴與他一樣茫然,能回答他的,只有一個人。
“這是訊號,匈奴人來了。”張放走到眾人身邊,早已穿戴整齊,腰懸寶劍,手持具弩,彷彿昨夜未曾入睡一般。
“信……號?”林天賜似乎明白了什麼,望著張放的背影多了幾分驚悚,這個富平侯家的公子,還有多少寶貝?
嗯,林天賜猜得沒錯,這訊號正出自張放之手,簡易版的“鑽天猴”。
張放能製造大威力炮仗,當然也能做煙花,炮仗能驚馬嚇人,而煙花唯一的用途,就只能是用做訊號了。不過受限於材料與技術,張放沒能做出那種在空中爆開,炫麗燦爛的真正煙花。僅僅只發出尖厲響聲,飛上半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象是啞火的鑽天猴。
這玩意當煙花,那絕對不合格,但用來當訊號,卻足夠了。
張放交給河對岸值守的府衛三支訊號煙火,用來警示,現在煙火竄空,說明匈奴人來了。
很快,河對岸出現了幾個騎影,但不是匈奴人,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